黧貌
注音
ㄌ一ˊ ㄇㄠˋ
词语释义
黧黑的面貌。
词语解释
黧黑的面貌。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復以尘缨黧貌,称故吏於相门。”
引证解释
⒈ 黧黑的面貌。
引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復以尘缨黧貌,称故吏於相门。”
黧貌的网络释义
黧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名词
(1) (形声。从黑,利声。本义:黑中带黄的颜色)
(2) 同本义 。如:黧牛(毛色黑中带黄的牛);黧黑(形容颜色黑中带黄。也作黎黑)
(3) 指老人。如:黧老(指老人。也作“黎老”)
英文翻译
a dark, sallow colour
方言集汇
◎ 粤语:l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陆丰腔] li3 [台湾四县腔] li2 [梅县腔] li2 [宝安腔] lai2 li2
◎ 潮州话:l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陆丰腔] li3 [台湾四县腔] li2 [梅县腔] li2 [宝安腔] lai2 l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黎 | 郎奚 | 來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liei | le/le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豹省,皃(
)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2)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貌妍(容貌美丽);貌寝(相貌丑陋、消瘦);貌状(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4) 外表的形象,外观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貌为风厉(表面上做出严厉的样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内在不同)
(6) 神态,面部神情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妇人之所以姣好也。——《说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样子)
(8) 通“緢”。细微的丝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英文翻译
countenanc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陆丰腔] mau6 [沙头角腔] mau5 [客英字典] mau5 [东莞腔] mau3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 潮州话:m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陆丰腔] mau6 [沙头角腔] mau5 [客英字典] mau5 [东莞腔] mau3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皃 | 莫敎 | 明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mrauh/meaw | m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