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帽

lǐ mào [ li mao]
繁体 禮帽
注音 ㄌ一ˇ ㄇ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礼帽 lǐmào

(1) 举行典礼时所用之帽,与礼服同用

top hat that goes with formal dress

词语解释

  1. 举行典礼时所用之帽,与礼服同用。

引证解释

⒈ 举行典礼时所用之帽,与礼服同用。

礼帽的国语词典

举行典礼时与礼服相搭配的帽子。

礼帽的网络释义

礼帽 (生活用品)

  • 礼帽是一种帽名,分冬夏两式,其制多用圆顶,下施宽阔帽檐。近代时,穿着中西服装都戴此帽,为男子最庄重的服饰。
  • 绅士礼帽其实早在17世纪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流行开来。随着男士时装潮流的不断革新,旧时用来显示社会阶级的帽子逐渐发展成现代男装中必不可少的配饰之一。
  • 礼帽造句

    他常常回老家来,戴着大礼帽自命不凡地在镇上溜达。
    一个人的礼帽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在这片寂静的夜色之下,他就这样静静的降临在我的面前,他的眼神就好像能看透了一切,露出了无所畏惧的笑容。一袭斗篷和一顶礼帽,不带一丝多余的动作,他的脸在单眼眼睛跟逆光之下,虽然看不清楚,不过却出奇的年轻。他有十几,二十几,或者更年轻。。
    乌鸦的黑色礼帽上别着一支鲜艳的鸢尾花。
    每当他戴着高高的礼帽出现在街头,人们常常会说:“医学博士约翰?杜立德来了!
    复古英伦风毛呢大平沿礼帽,帽顶上是凹下来的设计,有种骑士感,侧边加入了蝴蝶结的系带设计,又中和了硬朗感。
    很快给他拿来一套黑色西装,三接头的黑皮鞋,黑色圆礼帽,里外三新的打扮起来,刘老三一照镜子,下巴差点脱臼“娘喽!俺啥时候有这么俊了?”。
    加入一点鲜艳的色彩来反衬深灰色,就像这个莫斯奇诺男模:他戴着一顶紫红色圆顶高礼帽,搭配与之相衬的手套和手帕。
    他一向干净、利落,现在他还是穿着那件整整齐齐的黑外套,一顶略小一些的圆顶硬礼帽非常洒脱地顶在头上。
    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副标准的英国绅士打扮,一身黑色礼服,头戴圆顶高礼帽,颈部打蝴蝶领结,手持漆黑拐杖。
    我想买一预圆顶硬礼帽。
    清晨,平遥大街上出现了个身穿袍子马褂,头戴礼帽,坐着漂亮马车的阔人。
    他想起农协会成立那天,扮故事的那个地主的形象,长袍短褂,礼帽大衫,八字胡。
    寒冷冬天了,真心来报到;愿我的问候,为你织一顶温暖的礼帽;愿我的关怀,为你做一副保暖的耳套;愿我的祝福,为你缝一件避寒的棉袄;祝你冬天温暖绕,美妙不会消,幸福持续高,顺。
    选择灰色或者黑色的字形阔腿背带裤,搭配恤和礼帽、大大的太阳镜会有中性帅气感,如果换成小吊带的话帅气之中就更多了一份女性柔美和性感。
    你长着一张圆圆的脸蛋,叫可爱,你戴着一顶圆圆的礼帽,叫太帅,你扎着圆圆的束腰,叫皮带,你端着圆圆的饭盒,叫外卖,你张着圆圆的嘴巴,叫一元一蛋快来买。祝元旦快乐!
    英老先生穿着一件花格子名贵西服,头戴一顶黑礼帽,和颜悦色、脸色红润,步伐娇健。
    会跳舞的狗头戴一顶黑色小礼帽,眼睛上架着一副酷酷的墨镜,脖子上系着一条小小的红色领带,身穿一件黑色的小礼服。瞧,它简直就是一个小绅士。
    抗议为了制作女王御林军的礼帽而屠杀加拿大黑熊,并要求以合成纤维取代之。
    全身缀满金属饰物,脑袋上顶着白色礼帽,鸡腿裤仅到脚踝,迎着风展现给观众一个酷毙了的背影。

    汉字详情

    [li]
    部首: 431
    笔画: 5
    五笔: P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U
    四角: 32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名词

    (1) 礼节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英文翻译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方言集汇

    ◎ 粤语:lai5
    ◎ 潮州话:loi2(lói) [揭阳、潮阳]li2(l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啓齊開上聲開口四等lex/lejliei
    mào [mao]
    部首: 318
    笔画: 12
    五笔: MH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BABU
    四角: 46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冒声。巾是丝织品,表示材料。字本作“月”,象帽形,又作“冒”。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帽凭(盈满的样子);帽正(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一般为珠或玉);帽襻儿(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礼帽(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帽套(加于帽外的衣饰);帽钉(即铆钉。因其头形如帽,故名)

    (4) 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

    投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聊斋志异·口技》:注。此指笔套。

    (5) 又如:笔帽(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安全帽;螺钉帽

    动词

    戴帽

    见人头未帽。——陆龟蒙《南泾渔夫》

    英文翻译

    hat, cap; cap-like tops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o5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海陆丰腔] mo6 mau5 [客英字典] mau5 [陆丰腔] mo6 [梅县腔] mau5 [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东莞腔] mau3
    ◎ 潮州话:bh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報去聲開口一等mɑumauh/m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