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哀

mò āi [ mo ai]
注音 ㄇㄛˋ ㄞ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默哀 mò’āi

(1) 低头静立,表示哀悼

stand in silent tribute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为表示沉痛的悼念,低头肃立着。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在原子弹爆炸中心的废墟上建设起来的 和平公园 ,我们把鲜花扎成的花圈放在悼念受难者的慰灵碑前,站在那里默哀行礼。” 李瑛 《一月的哀思--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诗:“但,千山默哀,万水波息。”

默哀的国语词典

肃立低头不语,在内心怀著沉痛的悼念。

如:「为悼念不幸遇难的同胞,所以在典礼之前,司仪宣布大家默哀一分钟。」

默哀的网络释义

默哀 (汉语词语)

  • 默哀(mo ai):低头静立,以表示哀悼,为某件事某个人悼念的一种方式。
  • 默哀的翻译

    英语: to observe a moment of silence in tribute
    德语: eine Schweigeminute einhalten , schweigendes Gedenken halten
    法语: minute de silence

    默哀造句

    我们肃立在烈士墓前,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我们肃立默哀,怀念革命先辈。
    我们为遇难的登山运动员默哀。
    我很难过,我躲在被单里悄悄地为我的左手默哀。
    让我们起立,为汶川地震的遇难者默哀。
    为逝去的生命默哀,抢救一刻不停息。
    为此,如果大家同意,我提议大家默哀片刻,以表示我们心心相连,并向遇难者表示敬意。
    当日,在广场上举行了祭奠仪式,嘉宾们一起向英烈敬献鲜花并默哀致意。
    据报道,奥巴马当天向公墓内的无名战士墓献上了花圈,并默哀致意。
    辰星心里在默哀,如非必要他也不想这么做,说实在的,他也没想到小黑这一击之力竟然一至于斯,直接把整个城主府毁灭了。
    安静的神情飘散,平静的心情吹散,拼搏的力量放开,努力的斗志默哀,心儿轻轻传出音调,潇洒随心唱出欢笑,下班万事多美好,祝你潇洒有逍遥。
    在北川中学废墟前,低着头,垂着手,为死去的同胞默哀。
    在迎战莱昂内萨文化队的国王杯比赛开始之前,巴塞罗那为恩克默哀一分钟,而特内里费也对故人表示哀悼。
    地震突如其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担心每时每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罹难的人们默哀,为灾区的人们祈福!愿灾难早日远离他们,早日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愿天下人幸福平安。你们要坚强,我们会为你加油打气!
    烛光摇曳,温情流溢,没有人指挥,没有人组织,学子们紧紧地围靠在一起,每人手捧蜡烛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福,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四川遇难同胞默哀。
    张杨看到与原著别无二致的安排,为罗恩默哀了起来,看来他代替了哈利都改变不了罗恩酱油的命运……
    在太原市一所大学工作的程军说,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会穿上蓝裤子、白衬衣,整整齐齐在烈士墓前默哀致意,献上自制的小白花。
    他在法国外长法比尤斯陪同下,在凯旋门无名烈士墓前默哀致意。
    即破除传统的殡葬祭扫方式,“以火葬代替土葬,以鲜花腊果代替烧纸点香烛,以黑纱黄花代替披麻戴孝,以追悼会代替旧仪式,以默哀、鞠躬代替叩头拜跪”。
    大屠杀惊华夏,汽笛长鸣警大家,祭奠英烈送菊花,屈辱国耻牢记它,东方屹立中国娃,振兴祖国爱中华,珍爱和平不称霸。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神州大地齐默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爱我。

    汉字详情

    [mo]
    部首: 1202
    笔画: 16
    五笔: LFO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FIK
    四角: 633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2) 闭口不说话

    恭默思道。——《书·说命》

    默而识之。——《论语》

    或默或语。——《易·系辞》

    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

    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3) 又如:默然不语(静默而不作声);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4) 幽静

    默顺风以偃仰兮。——《楚辞·惜贤》。注:“寂也。”

    (5) 通“墨”。不廉洁,贪污

    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孔子家语·正论》

    动词

    (1) 默写 。如:默生字

    (2) 冒,涌

    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水浒传》

    副词

    (1) 私下; 暗中

    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旧闻》

    (2) 又如:默化(于无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体不动而神游。后用为遇事默记之意);默识(领悟暗记在心中)

    英文翻译

    silent; quiet, still;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t8 [客英字典] met8 [海陆丰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台湾四县腔] met8 [东莞腔] met8 [梅县腔] met8 [宝安腔]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mokmək
    āi [ai]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YE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R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2) 同本义

    哀,闵也。——《说文》

    哀,痛也。——《广雅》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

    呜呼哀哉。——《柳敏碑》

    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哀毁骨立(形容对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

    (4) 形容声音凄清尖锐

    杜鹃啼血猿哀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哀弦(悲凉的弦乐声);哀笳(悲凉的胡笳声);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动词

    (1) 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穆天子传》 。

    (2) 又如:哀恕(同情宽恕)

    (3) 慰问;哀悼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哀文(哀辞)

    (5) 哀求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聊斋志异·妖术》。

    (6) 又如:哀请(哀告,哀求;苦苦请求);哀祈(哀求)

    (7) 通“爱”。爱护

    国虽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

    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山》

    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管子·形势》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吕氏春秋·报更》

    (8) 哀叹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名词

    英文翻译

    sad, mournful, pitiful; pity

    方言集汇

    ◎ 粤语:o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oi1 [台湾四县腔] oi1 [梅县腔] oi1 [东莞腔] oi1 [客英字典] oi1 [宝安腔] oi1 [沙头角腔] oi1 [陆丰腔] oi1 [海陆丰腔] oi1
    ◎ 潮州话: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開平聲開口一等qai/oiʔ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