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驴之技

qián lǘ zhī jì [ qian lv zhi ji]
繁体 黔驢之技
注音 ㄑ一ㄢˊ ㄌㄩˊ ㄓ ㄐ一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黔驴之技 qiánlǘzhījì

(1)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clumsy trick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驴一鸣,虎大骇……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啃,断其喉

成语辨析

黔驴之技和“黔驴技穷”;同出一源;意义有相同之处。不同在于:黔驴之技指“有限的本领”;“黔驴技穷”指“有限的本领已经用完”。

成语用法

黔驴之技用作贬义。一般作主语、宾语。。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尨然大物也,以为神……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衝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宋李曾伯《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秉鉞专征,实愧严尤之三策;赐书增秩,已膺甘茂之十官。虽长蛇之势若粗雄,而黔驴之技已尽展。”
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黔驴之技的国语词典

比喻拙劣的技能已经使完,而终至露出虚弱的本质。参见「黔驴技穷」条。

黔驴之技造句

这些不法分子的黔驴之技,早已被我们公安人员识破了。
就他那两下子,至多只是黔驴之技,竟然也想蒙混过关。
他学到的不过是黔驴之技。
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黔驴之技一一没有多大的本事。
尽管有点像黔驴之技一样难看,然而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哈哈用上激能枪,我喜欢!你这个废物是黔驴之技了吧!哈哈。
大象对于人类来说算的上是庞然大物,但它只会冲、踢、甩鼻子这些攻击手段,在人类的火枪前,这些黔驴之技自然没有用,它们也只能黔驴技穷的任人宰割了。
这样想罢,小太监打马便走,韩天仁不舍,知道小太监已成强弩之末,谅他至多不过是黔驴之技,程咬金的三斧头,遂放心大胆地打马追去。
总之,无论如何,总不过是黔驴之技。
不管马蹄子甩得多厉害,终属‘黔驴之技’,免不了被老虎吃掉。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谓仙人而兼富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险语之逼人闻。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
再来!小爷我倒要看看,你们还有那些黔驴之技!
原来驴儿的腿来能这样用,原来我还以为用来炖肉,炒菜煲汤的,不过还是黔驴之技,难登大雅之堂!
不够人数开赛时也会叫上尹静凑数,只是尹静技能不精,以黔驴之技最大的作用是外围传球与篮底接到球后直接投篮。

汉字详情

qián [qian]
部首: 1202
笔画: 16
五笔: LFO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FOIN
四角: 683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黑,今声。本义:黑色) 同本义

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发也,同谓之黎民。——《说文》

以为黔首则。——《礼记·祭义》

邑中之黔。——《左传·襄公十六年》

(2) 又如:黔口(黑嘴巴);黔黑(深黑);黔丑(污黑丑陋)

名词

(1) 指百姓 。如:黔庶(百姓,平民);黔细(黔首和细民的别称);黔落(百姓所居的村落);黔愚(无知的百姓);黔民(平民百姓)

(2) 贵州省的简称 。如:黔江(即乌江)

(3) 姓

动词

(1) 晒黑,染黑,熏黑

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或黔其庐。——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黔突(本指烟囱熏黑,也用以称烟囱);黔突暖席(烟囱变黑,坐席变为温暖)

(3) 通“黥”。在犯人脸上刺刻涂墨的刑罚 。如:黔劓(在脸上刺刻涂墨和割鼻)

英文翻译

black; Guizhou

方言集汇

◎ 粤语:kim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am2 kim2 [梅县腔] kiam2 [客英字典] kiam2 [台湾四县腔] kiam2 kim2 [宝安腔] ki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gim/gymgʰĭĕm
[lv]
部首: 320
笔画: 7
五笔: cynt
五行:
姓名学: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盧声。本义:驴子。家畜名)

(2) 同本义

驴,似马,长耳。——《说文》。段注:“按,‘驴、骡、駃騠’ 太史公皆谓为 匈奴奇畜,本中国所不用,故字皆不见经传,盖 秦人造之耳。”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贾谊《吊屈原文》

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史记·日者列传》

黔无驴。—— 唐· 柳宗元《三戒》

(3) 又

主将适蝼而麓不闻。——《国语·晋语》

驴不胜怒。

(4) 又如:驴头(驴马头。骂人的话);驴王(指凶残恶狠的人);驴年(古代以生肖纪年,十二肖中没有驴。比喻没有期限);驴券(比喻为文或说话不得要领);驴颓(骂男子的粗话。指公驴的生殖器);驴辇(用驴驾引的车子);驴生戟角(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驴鸣犬吠(比喻文章的鄙俗);驴前马后(贱称仆役、随从。饥笑人自甘落后)

(5) 詈词。如:驴鸟(骂男人的粗话);驴熊(孬种);驴颓(驴鸟)

(6) 姓

zhī [zh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PPP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NO
四角: 30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英文翻译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tje1 [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hi1 zih1 [东莞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zhi1 [宝安腔] zu1 [沙头角腔] zi1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e1 (tsur)【潮阳】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而平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tjio
[j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QJE
四角: 540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手,支声。本义:技艺,技巧,才艺)

(2) 同本义

技,巧也。——《说文》

尚技而贱车。——《礼记·坊记》。注:“犹艺也。”

无他抚。——《大学》

他技,奇巧异端也。——《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注

人多技巧。——《老子》。注:“工匠之巧也。”

能有所艺者技也。——《庄子·天地》

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技盖至于此。——《庄子·养生主》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技之奇妙。——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技亦灵怪。——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技量(本事;能耐);技穷(方法用尽,本领使完);技擅穿杨(形容射箭技艺高超);技俩(技能;手段);技法(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4) 歌舞。亦指以歌舞为业的艺人

名姝异技,虽禁中不逮。——《新唐书·元载传》

天下之善技。——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李伶为绝技。

(5) 又如:技和(宋代杂剧的散段);技人(表演歌舞的艺人);技乐(善于吹弹歌舞的人)

(6) 工匠,从事一些行业或手工业的人

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荀子·富国》

(7) 又如:百技(各种行业的人)

英文翻译

skill, ability, talent, ingenuity

方言集汇

◎ 粤语:gei6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宝安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海陆丰腔] ki3 g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陆丰腔] gi3 [台湾四县腔] ki3 gi1 [东莞腔] ki3
◎ 潮州话:g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綺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giex/gyeegʰĭe

黔驴之技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