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

huáng dòu [ huang dou]
繁体 黃豆
注音 ㄏㄨㄤˊ ㄉㄡ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黄豆 huángdòu

(1) 表皮黄色的大豆

soybean

词语解释

  1. 带淡黄色的大豆。可制豆腐、豆油等。

    宋 杨万里 《山村》诗之二:“风烟緑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头上热气腾腾,出了黄豆大的一脑门子汗珠子。”

引证解释

⒈ 带淡黄色的大豆。可制豆腐、豆油等。

宋杨万里《山村》诗之二:“风烟緑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头上热气腾腾,出了黄豆大的一脑门子汗珠子。”

黄豆的国语词典

大豆的子实。参见「大豆」条。

黄豆造句

黄豆就象个魔术师一样变成了一颗颗饱满的豆子,表皮有些透明,豆子的一侧身体也有点裂开了。
下雨了,雨点犹如黄豆搬的砸在我的头上,我怎么回家?
小黄豆经水泡后膨胀了。
多吃粗粮有益健康,杂粮蜜豆窝窝头,里面放了玉米面、黄豆面、小米面、小麦面,蜜红豆。
而在静安寺,寺庙僧职人员多天以前就为腊八粥做起了准备,腊八粥配料有红枣、糯米、粳米、黄豆、花生、芋艿、莲子、黑木耳、荸荠、塔菜、胡萝卜等。
橙黄色食物可以健脾,预防胃炎,防治夜盲症,护肝,使皮肤变得细嫩,并有中和致癌物质的作用。如玉米、黄豆、花生。
鱼肝油,甘油,黄豆油,糖精,纯化水。
夏天的雨真是与众不同,就好像是夏姑娘那黄豆大的眼泪似的,顺着她那刁蛮、火辣的脾气,说下就下,且爆发力极强,让人猝不及防。
你看,这不就有一颗黄豆滚出了磨盘的磨眼。
有芝麻般的雪,飘飘扬扬,像是小仙女一样从天而降。有黄豆般的雪,纷纷洒洒,像是圆的小奶糖一样,好像一口吞下去哦。
混合了所有黄豆以及乳清蛋白质。
用水、化学制剂和颜料,就能将干雪豆染成“豌豆”,将干黄豆染成“青豆”。
过了两三天,黄豆宝宝长出了小尾巴,像小蝌蚪一样。又过几天,小尾巴越长越长,我看到这些豆芽,高兴地跳起来喊道:“豆芽长出来了!豆芽长出来了!”。
煮蛋配茄汁黄豆,薯饼,火腿或培根,猪肉肠或鸡肉肠。
比如香肠啦,培根啦,煎蛋啦,炸土豆饼啦,茄汁黄豆等等。
对确实无法保证用水的地方和高坑田、水尾田,及时动员和组织农户调整种植计划,改种玉米、红薯、黄豆等耐旱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
采取不同装载量,分析比较了微波场中黄豆在转动及静置状态下的干燥特性。
而炒黄豆和玉米那毕毕剥剥的声音,正如平日里人们挤虱子和虼蚤时而发出的声音。
腊八节做碗八宝粥给你喝:香米给你祝福、红枣给你温暖,红豆给你开心,黄豆给你快乐,绿豆给你健康,小米给你平安、蚕豆给你幸福,桂圆给你圆满!
大部分黄豆必须以卡车,沿着百孔千疮、长达一千六百多公里而且只有两线道的公路南运。

汉字详情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dòu [dou]
部首: 704
笔画: 7
五笔: GKU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T
四角: 101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3)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5) 古代容器 。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9) 古代重量单位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11) 姓

英文翻译

beans, peas; bean-shaped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dau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eu5 [客英字典] teu5 [海陆丰腔] teu6 [宝安腔] tiu3 [沙头角腔] teu5 [东莞腔] teu3 [梅县腔] teu5 [陆丰腔] teu6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 潮州话:da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田候去聲開口一等duh/dowdʰuk

黄豆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