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鼯
注音
ㄐㄨㄣ ㄨˊ
词语释义
1.亦作"麏鼯"。 2.獐子与鼯鼠。这两种动物活动于荒芜之地,故用以形容荒芜。
词语解释
亦作“麏鼯”。獐子与鼯鼠。这两种动物活动于荒芜之地,故用以形容荒芜。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坛罗虺蜮,阶鬭麏鼯。” 宋 苏轼 《到黄州谢表》:“投畀麏鼯之野,保全樗櫟之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麏鼯”。獐子与鼯鼠。这两种动物活动于荒芜之地,故用以形容荒芜。
引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坛罗虺蜮,阶鬭麏鼯。”
宋苏轼《到黄州谢表》:“投畀麏鼯之野,保全樗櫟之生。”
麇鼯的网络释义
麇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ūn
名词
(1) 獐子 ,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如:麇惊(麇性怯弱易惊。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麇聚(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窜(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
(2) 古地名
(3) 春秋时麇国之地,在今湖北省郧县西
楚子代 麇。——《左传》
(4) 春秋时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阳东南
楚王使由于城 麇。——《左传》
(5) 另见
qún
动词
(1) 成群
求诸侯而麇至。——《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麇,群也。”
(2)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群而来);麇居(群居)
(3) 另见
英文翻译
general name for the hornless deer; to collect to band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kw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2 kun1 [客英字典] giun1 kwun1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梅县腔]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kun1 [宝安腔] kiu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2 kun1 [客英字典] giun1 kwun1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梅县腔]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kun1 [宝安腔]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麏 | 居筠 | 見 | 眞B合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眞B | kĭwĕn | kyn/kwyn |
详细解释
名词
鼠名。鼯鼠 。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又名夷由。如:鼯猱(鼯鼠和猱猿。比喻南方蛮人);鼯啸(鼯鼠呼啸);鼯技(雕虫小技。比喻能力极平庸);鼯鼠之丑(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
英文翻译
flying squirrel
方言集汇
◎ 粤语: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2 ngu2 [客英字典] ng2 [客语拼音字汇] ng2 [台湾四县腔] ngi2 ngu2 [宝安腔] ng2 [梅县腔] 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2 ngu2 [客英字典] ng2 [客语拼音字汇] ng2 [台湾四县腔] ngi2 ngu2 [宝安腔] ng2 [梅县腔] 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吾 | 五乎 | 疑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ŋu | ngo/ng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