麇窜
繁体
麇竄
注音
ㄐㄨㄣ ㄘㄨㄢˋ
词语释义
1.亦作"麏窜"。 2.形容惊慌逃散。
词语解释
亦作“麏窜”。形容惊慌逃散。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吴烈女》:“ 康熙 十三年, 耿精忠 伪总兵 徐尚朝 陷 处州 ,游兵至 永康 ,邑人麏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麏窜”。形容惊慌逃散。
引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吴烈女》:“康熙十三年, 耿精忠伪总兵徐尚朝陷处州,游兵至永康,邑人麏窜。”
麇窜的网络释义
麇窜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ūn
名词
(1) 獐子 ,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如:麇惊(麇性怯弱易惊。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麇聚(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麇包(用包茅包的死獐子);麇獐(即獐子);麇窜(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
(2) 古地名
(3) 春秋时麇国之地,在今湖北省郧县西
楚子代 麇。——《左传》
(4) 春秋时楚邑,在今湖南省岳阳东南
楚王使由于城 麇。——《左传》
(5) 另见
qún
动词
(1) 成群
求诸侯而麇至。——《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麇,群也。”
(2) 又如:麇聚(麇集);麇至(成群而来);麇居(群居)
(3) 另见
英文翻译
general name for the hornless deer; to collect to band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kw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2 kun1 [客英字典] giun1 kwun1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梅县腔]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kun1 [宝安腔] kiu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2 kun1 [客英字典] giun1 kwun1 [客语拼音字汇] kiun2 [梅县腔]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kun1 [宝安腔]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麏 | 居筠 | 見 | 眞B合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眞B | kĭwĕn | kyn/kwy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2) 同本义 。如:窜迹(遁迹;隐迹);窜身(藏身)
(3) 奔逃
(4) 又如:逃窜(逃跑流窜);窜亡(逃亡;逃跑);窜走(逃跑;潜逃。奔走;乱跑)
(5) 放逐 。如:窜投(放逐);窜死(贬逐而死);窜官(流放的官员)
(6) 删改 。如:窜句(改易文字);窜削(犹删改);窜易(改动);窜附(改动和增益);窜益(改动和增益);窜寄(更改并混入)
(7) 羼杂;混入 。如:窜言(参与议论);窜杂(搀杂;混杂)
(8) 骚扰 。如:窜挠(犹“骚扰”)
(9) 跳;往上冲 。如:窜动(激烈地跳动)
(10) 怂恿 。如:窜掇(劝诱;怂恿);窜谋(暗中谋划)
英文翻译
run away; revise, edit; expel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