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穇子的异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穇子》。
引证解释
⒈ 穇子的异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二·穇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水禽名。俗称鸭子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2) 》
(3) 属于鸭科的各种游禽,有短的颈和腿,躯体略扁形,喙多半宽而平,跗节前面覆有小盾片,雌雄各有不同羽衣。如:鸭黄(指小鸭。其毛黄色,故称);鸭栏(关鸭场地周围的栅栏)
(4) 对其妻有外遇者的称呼 。如:鸭黄儿(骂人话。即王八蛋;乌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ah4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zhǎo
名词
(1) (象形。按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又”是手,两点表手爪甲形。本义:人的指甲、趾甲)
(2) 同本义
爪,人之指叉或亦通作爪。——《六书故》
(3) 又如:爪甲(指或趾前的角质硬壳);爪翦(修剪手指甲或脚趾甲)
(4) 鸟兽的脚趾
蚓无爪牙之利。——《荀子·劝学》
虫已在爪下。——《聊斋志异·促织》
鳞爪飞扬。——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虎爪;猫爪;前爪;张牙舞爪;鹰爪;爪嘴(鸟类的爪和嘴);爪吻(鸷禽猛兽的爪和嘴。喻帮凶)
(6) 像爪的东西 。如:铁锚四爪皆折;棘爪、掣爪或制动爪
动词
(1) 抓,搔
爪其肤以验其生柘。——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 剪指甲或趾甲
小臣爪足。——《礼记·丧大记》
(3) 又如:爪足(剪脚趾甲);爪手翦须(修剪手指甲和胡须);爪翦(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
(4) 另见
zhuǎ
名词
(1) 鸟兽的脚爪 。多用于口语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u3 [沙头角腔] zau3 [客英字典] zau3 [台湾四县腔] zau3 [梅县腔] zau3 [宝安腔] zau3 [陆丰腔] zau3 [东莞腔] zau3 [海陆丰腔] zau3 [梅县腔] z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爪 | 側絞 | 莊 | 肴 | 上聲 | 巧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craux/trav | ʧ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卑声。本义:稻田里的一种杂草) 稗草。一年生禾草 (Echinochloa crusgalli ),叶似稻,节间无毛,杂生于稻田中,有害于稻子的生长
稗,禾别也。——《说文》
用秕稗也。——《左传·定公十年》。注:“草之似谷者。”
不如夷稗。——《孟子》
养稊(
一种形似稗的草)稗者伤禾稼。—— 王符《潜夫论》(2) 又如:稗秕(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形容词
(1) 形容小;非正统的
稗,小也。——《广雅》
盖出于稗官。——《汉书·艺文志》。注:“偶语为稗。”按:亦别种非正之意。故小贩亦谓之稗贩。
蒙正起稗贩,因缘戚里得官。——《宋史·高若讷传》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稗官(古代的小官名。因稗官也收集民间故事小说,后沿以称小说家);稗官野史(略称稗史。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稗政(指不良的政治措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i5 [宝安腔] pai3 [台湾四县腔] pai5 [东莞腔] pai3 [海陆丰腔] pai6 [客英字典] pai5 [梅县腔] kwai5 p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 潮州话:bi2 ,poiⁿ7 [揭阳、潮阳]paiⁿ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粺 | 傍卦 | 並 | 佳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蟹 | 佳 | bʰai | breh/bae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