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觜锄

yā zī chú [ ya zi chu]
繁体 鴉觜鋤
注音 一ㄚ ㄗ ㄔㄨˊ

词语释义

形似鸦嘴的轻便小锄头。

词语解释

  1. 形似鸦嘴的轻便小锄头。

    宋 陆游 《南堂杂兴》诗之二:“题诗又满牛腰束,采药常携鸦觜锄。”

引证解释

⒈ 形似鸦嘴的轻便小锄头。

宋陆游《南堂杂兴》诗之二:“题诗又满牛腰束,采药常携鸦觜锄。”

鸦觜锄的网络释义

鸦觜锄

  • 鸦觜锄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yā zī chú,基本意思是形似鸦嘴的轻便小锄头。
  • 汉字详情

    [ya]
    部首: 514
    笔画: 9
    五笔: AHT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MHPYM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鸟名。各种大型的、通常是亮黑色的鸦属(Corvus)成员

    鸱鸦耆鼠。——《庄子·齐物论》

    (2) 又如:鸦鹊无声(鸦雀无声);鸦巢生凤(比喻平庸的家庭,出了优秀的子弟)

    (3) 比喻黑色 。如:鸦青(鸦羽的颜色。即黑而带有紫绿光的颜色;亦指鸦青钞)

    英文翻译

    crow; Corvus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 潮州话:a1

    宋本广韵

    zī,zuǐ [zi,zui]
    部首: 707
    笔画: 13
    五笔: HXQE
    五行:
    仓颉: YPNBG
    四角: 22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即觜宿 。二十八宿之一,有觜一、(猎户座λ)觜二、(猎户座φ 1 )和觜三、(猎户座φ 2 )三颗星。如:觜觽(星座名。“觜宿”的早期名称);觜陬(十二星次之一)

    (2) 另见 zuǐ

    zuǐ

    名词

    (1) 猫头鹰类头上的毛角

    段玉裁注:“角觜,萑下云:‘毛角’是也。毛角,头上毛似角者也。”

    (2) 鸟嘴

    裂膆破觜。——潘岳《射雉赋》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文选·张衡·东京赋》

    觜銛剑戟,爪握刀锥。——唐· 李白《壁画苍鹰赞》

    (3) 又如:觜吻(某些动物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觜距(鸟的喙和爪。比喻捍卫的武力,亦即摧毁敌人的武器)

    (4) 后用以指人的口,字亦作“嘴”

    覆背腾其喉唇,武人历其觜吻。——《南齐书·刘休传》

    (5)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

    以绵幂铛觜瓶口,泻著瓶中。——《齐民要术》

    (6) 口吻 。如:觜吻(指说话的口气)

    动词

    (1) 啄

    无声细下飞啐雪,有骨已剁觜春葱。——《杜甫语》

    (2) 龇,露

    獠牙觜出赛银钉。——《西游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beak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2 z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i1 [客英字典] zui3 [台湾四县腔] zui1 [梅县腔] z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即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cie/zie
    chú [chu]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EGL
    五行:
    仓颉: OPBMS
    四角: 84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助声。本义:锄头。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 同本义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大锄;小锄

    动词

    (1) 用锄头整理田地,除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 又如:锄社(古代北方农村的一种组织。平时协同耕作,有事时则互相帮助);锄耘(耕作农地。也作鉏耘);锄谷(耕作)

    (3) 根除,铲除

    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术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锄拔(去除);锄理(清理)

    英文翻译

    hoe; era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co4
    ◎ 潮州话:co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