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郎

yú láng [ yu lang]
繁体 魚郎

词语释义

渔夫;渔人。

词语解释

  1. 渔夫;渔人。

    宋 高似孙 《松江蟹舍赋》:“采菱舂芡,食莲烧芦,是皆舟子所乡,鱼郎所庐。”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鱼郎翻身没水中,腰裹疏巾赤手空。”

  2. 渔夫;渔人。

    宋 高似孙 《松江蟹舍赋》:“采菱舂芡,食莲烧芦,是皆舟子所乡,鱼郎所庐。”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鱼郎翻身没水中,腰裹疏巾赤手空。”

引证解释

渔夫;渔人。

宋高似孙《松江蟹舍赋》:“采菱舂芡,食莲烧芦,是皆舟子所乡,鱼郎所庐。” 清阮文藻《观毒鱼》诗:“鱼郎翻身没水中,腰裹疏巾赤手空。”

渔夫;渔人。

宋高似孙《松江蟹舍赋》:“采菱舂芡,食莲烧芦,是皆舟子所乡,鱼郎所庐。” 清阮文藻《观毒鱼》诗:“鱼郎翻身没水中,腰裹疏巾赤手空。”

汉字详情

[yu]
部首: 810
笔画: 8
五笔: QG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WM
四角: 271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2)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3)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编造的土地薄册);鱼烂(像鱼鳞那样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鱼轩(用鱼皮装饰的一种车辆,为贵妇乘用);鱼脍(切得很细的鱼肉。特指生食的鱼片);鱼市(批售鱼类的市场);鱼质龙文(外貌似龙,而实质为鱼。比喻虚有其表);鱼米(鱼类和米粮);鱼秧(比鱼苗稍大的小鱼);鱼鱼雅雅(形容威仪整肃的样子。因为鱼贯行,鸦飞成阵)

(4) 某些像鱼的水生动物

鱼甲烟聚,貝胄星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5) 又如:鱼甲(鲨鱼皮铠甲);鱼须(鲨鱼的须);鲸鱼;鳄鱼;甲鱼;鲵鱼

(6) 两眼白色的马

(7) 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姆趾)后方的掌(或跖)骨处有明显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

大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灵枢经》

(8) 唐代作为符信用的铜鱼符 。如:鱼契(鱼形的符信);鱼符(意同鱼契)

(9) 古代木制成鱼形的信函 。如:鱼素(书信);鱼书(书信);鱼沉雁杳(比喻音信断绝);鱼肠尺素(指书信);鱼鸿(代指送信人);鱼幅(书信);鱼封(书信)

(10) 姓

动词

(1) “渔”的古字。打鱼,捕鱼

以佃以鱼。——《易·系辞下》

公将如棠观鱼者。——《左传·隐公五年》

抛掉一官如粪壤,好随鱼舸此中间。——宋· 孔武仲《自实丰仓归》

(2) 又如:鱼罟(鱼网);鱼户(捕渔之家);鱼船(钓鱼或捕鱼的船只);鱼钓(钓鱼);鱼榔(捕鱼时用来惊鱼入网的木棒);鱼舸(渔船。又作“鱼舲”);鱼罩(捕鱼竹罩)

英文翻译

fish;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95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宋本广韵

láng,làng [lang]
部首: 212
笔画: 8
五笔: YV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INL
四角: 37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 古地名。春秋鲁邑

郎,鲁邑也。——《说文》。按, 鲁有二 郎。

(3)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郎。——《左传·隐公元年》

(4)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6)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7)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8)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9) 女婿,女儿的丈夫 。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10) 称别人的儿子 。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11)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 周郎。——《三国志》

(12)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13)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15) 仆人称主人为郎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16)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17)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18)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19) 通“廊”。朝廷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魏· 钟繇《宣示帖》

英文翻译

gentleman, young man; husband

方言集汇

◎ 粤语:l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long3 [宝安腔] long2 [梅县腔] long2 [东莞腔] long3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魯當唐開平聲開口一等langl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