魃蜮
注音
ㄅㄚˊ ㄩˋ
词语释义
犹鬼蜮。
词语解释
犹鬼蜮。
元 吴莱 《时傩》诗:“厉神乃恣肆,魃蜮并猖狂。”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引 明 汪逸 《城隍庙市》诗:“行丐酡颜疑魃蜮,募僧黄面比 瞿曇 。”
引证解释
⒈ 犹鬼蜮。
引元吴莱《时傩》诗:“厉神乃恣肆,魃蜮并猖狂。”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引明汪逸《城隍庙市》诗:“行丐酡颜疑魃蜮,募僧黄面比瞿曇。”
魃蜮的网络释义
魃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
魃,旱鬼也。从鬼,犮声。——《说文》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大雅·云汉》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山海经·大荒北经》
(2) 又如:旱魃(古代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魃虐(旱灾);魃蜮(鬼蜮)
英文翻译
drought dem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梅县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梅县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跋 | 蒲撥 | 並 | 末 | 入聲 | 曷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bʰuɑt | bua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或(
)声。本义:鬼名。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2) 同本义
为鬼为魊。——《诗·小雅·何人斯》。传:“短狐也”
蜮伤躬只。——《楚辞·大招》
(3) 又如:蜮势鬼形(形容像鬼怪般凶恶吓人的样子);蜮祥(灾变将至的征兆);蜮射(蜮含沙射人为灾,使人得病)
(4) 一种食禾苗的害虫
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 fabulous creature like a turtle; a toad
方言集汇
◎ 粤语:wi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et7 [客语拼音字汇] ved6 [海陆丰腔] wet7 [客英字典] vet7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et7 [客语拼音字汇] ved6 [海陆丰腔] wet7 [客英字典] v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域 | 雨逼 | 云 | 職合 | 入聲 | 職 | 合口三等 | 蒸 | 曾 | yk/hvok | ĭwə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