鬈毛

quán máo [ quan mao]
注音 ㄑㄨㄢˊ ㄇㄠˊ

词语释义

鬈曲的毛发。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鬈曲的毛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檗木》:“鬈毛毒疮,生头中,初生如蒲桃,痛甚。”《文汇报》1992.2.3:“短短的黑发,带着鬈毛,下巴刮得光光的。”

引证解释

⒈ 鬈曲的毛发。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檗木》:“鬈毛毒疮,生头中,初生如蒲桃,痛甚。”
《文汇报》1992.2.3:“短短的黑发,带着鬈毛,下巴刮得光光的。”

鬈毛的网络释义

鬈毛

  • 鬈毛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quán máo,意思是鬈曲的毛发。
  • 鬈毛造句

    但是,它天生一身黝黑锃亮的鬈毛,体魄英俊而矫健,并拥有一副雄壮浑厚的嗓音,叫起来威震四方。
    知道吗,我们的隔壁就是弗莱明主教和他的爱妻:那只法国鬈毛狗。
    为什么用“鬈毛狗”这个词呢?因为那正是崇尚独立外交的法国人讽刺英国人的用语。
    南生一头短发像个男生,穿着新潮,徐克留着胡须戴着太阳眼镜,旁边还有鬈毛岑建勋,他们既有型又特别。
    英格兰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打算将这种鬈毛狗大小的机器鼠应用于无法发挥视力的搜寻和救援工作中,像矿山或者冒烟的房间。
    昔日的超短发型和完美身材通通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蓬松鬈毛短发和一身肥肉,连本来俊俏的面孔都发胀不少,发福的身材让工作量急降。
    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鬈毛在风中飞扬。

    汉字详情

    quán [quan]
    部首: 1001
    笔画: 18
    五笔: DEUB
    五行:
    仓颉: SHFQU
    四角: 727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头发好。引申为美好

    鬈,发好也。——《说文》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诗·齐风·卢令》。毛传:“鬈,好貌。”

    (2) 头发卷曲 。如:鬈发(弯曲的头发)

    名词

    卷曲的毛

    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管子》

    英文翻译

    fine growth of hair curly 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kyu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n2 [台湾四县腔] kien2 [客英字典] ken2 [客语拼音字汇] gian3 [梅县腔] ki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員仙B合平聲合口三等仙Bgyen/gwengʰĭwɛn
    máo [mao]
    部首: 419
    笔画: 4
    五笔: TF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QU
    四角: 2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10) 姓

    动词

    (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英文翻译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陆丰腔] mo1 [梅县腔] mau1 [宝安腔] mau1 [东莞腔] mau1 [沙头角腔] mau1 [客语拼音字汇] mau1 mau2 mo1 [海陆丰腔] mo1 mau1 [客英字典] mau1 [台湾四县腔] mo1 mau1
    ◎ 潮州话:mo5 m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袍平聲開口一等mɑu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