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迭起

gāo cháo dié qǐ [gao chao die qi]
注音 ㄍㄠ ㄔㄠˊ ㄉㄧㄝˊ ㄑㄧˇ

词语释义

比喻精采紧张之处不断。

高潮迭起的国语词典

比喻精采紧张之处不断。

如:「这部电影高潮迭起,看得真过瘾。」

高潮迭起的网络释义

高潮迭起

  • 高潮迭起,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断增高阶段,出自《韩寒是个“革命家”殷谦/著》。
  • 高潮迭起的翻译

    英语: eachnewhighpointreplacedbyanother,(ofamovieetc)oneclimaxafteranother
    法语: unparoxysmeaprèsl'autre

    高潮迭起造句

    操场上,百米短跑比赛龙争虎斗,高潮迭起。
    如果我们的生活是一部电影,或者说是一部高潮迭起的连续剧,那么,在这样的时刻,一定会非常伤感的背景音乐缓缓地从地面外浮现出来。
    文学作品就像讲故事一样,既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又高潮迭起妙语惊人,耐人寻味。
    缠绵绯恻,高潮迭起,然而无论历经多少苦难,最终总能修成正果,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这是艺术加工过的作品,而非真实的生活,因为它过于完美,犹显得无趣。晴空蓝兮。
    往他的胯下瞅了眼,富不同哂笑着就把头转开,被这样的绣花针欺负得高潮迭起的女子他到是想见识一下。
    其中灵前诉前情,徐策言仇恨一场高潮迭起,紧促的锣鼓点阵阵而来,唱腔高昂、激越,充满悲愤之情;念白刚劲有力,一舒豪情万丈。
    《桃花源记》渐入佳境《爱之欢乐》高潮迭起。
    不是特别喜欢高潮迭起澎湃的人生,却非得摔倒爬起第几轮才得到掌声。
    本书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处处勾人心魄,令人不忍释卷。
    因此,近年来企业兼并、收购、转让等资产重组活动在此大背景下高潮迭起。
    旧金山嘉年华会风情万种高潮迭起。
    迭克强敌、迭有新见、高潮迭起中的“迭”都是“屡次”的意思。
    “铜须门”事件随着各色人物的出场,高潮迭起,当事人“铜须”也“荣幸”地挤进了百度十大人物风云榜。
    现场精彩不断,主持人妙语连珠,选手们能歌善舞,台上高潮迭起,台下掌声雷动。
    随着故事的波路壮阔,高潮迭起,当一粒红豆滑进我嘴时,我终于两眼发直,两腿发硬,两手发狂……
    王苏芬教授在音乐会进行中还以生动详实的历史故事为观众进行现场解读、点评,让观众耳目一新,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情节使音乐会高潮迭起。
    河道中数十艘龙舟竞发,在岸上村民的欢呼声、满溪炸响的鞭炮声中,夜赛龙舟闹端午高潮迭起。
    创建交响曲高潮迭起服务员面对十万现金不动心。
    “发改委反腐”高潮迭起,显然未到画句号的时候。
    让女人高潮迭起的方法不尽相同。

    汉字详情

    gāo [gao]
    部首: 1002
    笔画: 10
    五笔: YM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名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动词

    (1) 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英文翻译

    high, tall; lofty, elev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o1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海陆丰腔] go1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陆丰腔] go1 [宝安腔] gau1
    ◎ 潮州话:gau1 <姓>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aukɑu
    cháo [chao]
    部首: 331
    笔画: 15
    五笔: IFJ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JJB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2) 同本义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牛女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学记卷六水》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 。如:风潮;工潮;学潮;暗潮;思潮;怒潮

    (5) 气温变化或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或寒冷的天气 。如:寒潮;热潮

    (6) 微湿,潮气 。如:防潮;回潮;潮润;火柴受潮了

    动词

    两颊透出 。如:潮面(涌上面部);潮红

    形容词

    (1) 〈方〉∶成色不足、质量低劣 。如:潮银(回过炉或成色不好的银子);潮金

    (2) 技术不高的 。如:手艺潮

    英文翻译

    tide; moist, wet, damp; flow

    方言集汇

    ◎ 粤语:ci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au2 [梅县腔] chau2 [陆丰腔] chau3 [宝安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e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客英字典] chau2 ch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dié [die]
    部首: 306
    笔画: 8
    五笔: RW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HQO
    四角: 35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失声。本义:交替,轮流)

    (2) 同本义

    迭,更递也。——《说文》

    迭,更也。——《尔雅》

    迭用柔刚。——《易·说卦》

    胡迭而微。——《诗·邶风·日月》

    迭相为经。——《礼记·乐记》

    弟兄迭为君。——《公羊传·襄公二十九》

    四时迭起。——《庄子·天运》

    (3) 又如:迭为宾主;迭变(交替变化);迭宿(轮流值宿);迭进(轮番进言)

    (4) 停止

    两个在阵前叫苦不迭。——《水浒传》

    (5) 又如:忙不迭;迭不的(迭不得。来不及)

    (6) 同“叠”。堆积;重迭 。如:迭罗汉;重峦迭翠;迭头(加倍)

    (7) 同“叠”。折迭 。如:把包袱迭好;迭办(叠办。操办;收拾)

    副词

    屡次,反复 。如:战争迭起;迭挫强敌;迭奉大礼;迭连(接连;连续);迭声(齐声;连声);高潮迭起

    英文翻译

    repeatedly, frequently

    方言集汇

    ◎ 粤语:di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et7 [客语拼音字汇] diad5 tiab6 [宝安腔] det7 [客英字典] diet7 [台湾四县腔] diet7 [梅县腔] diet7
    ◎ 潮州话:多嫣4(哲)、胎亚8(他8)同叠、因8(轶)通逸,diag4(tiak) [潮州]diêg4, tah8(thâh) ,ig8(îk) [揭阳]êg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結屑開入聲開口四等dʰietdet
    [qi]
    部首: 716
    笔画: 10
    五笔: FH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RU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发情);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亦谓复苏 。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广起。——《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并举而争起。——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发也。”

    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世相起也。——《国语》。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应元起掾吏。——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量词

    (1) 群;组 。如:一起客人;又一起乱兵

    (2) 批 。如:分两起出发

    (3) 次,回 。如:同样的事情,一天发生数起;第二起

    (4) 病例;案例 。如:两起大脑炎;五起离婚案

    介词

    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表示始点,相当于“从”、“自”、“由” 。如:起这儿剪下来;我起北京来

    副词

    (1)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3)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英文翻译

    rise, stand up; go up; begin

    方言集汇

    ◎ 粤语:h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3 ki3 [客英字典] hi3 ki3 [台湾四县腔] hi3 ki3 [东莞腔] hi3 [沙头角腔] hi3 ki3 [宝安腔] hi3 [陆丰腔] hi3 [梅县腔]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3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墟里上聲開口三等kʰĭəkhix/q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