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

gāo liáng [ gao liang]
注音 ㄍㄠ ㄌ一ㄤˊ

词语释义

高桥。 屋梁。 高挺。 即膏粱。高,通'膏';梁,通'粱'。

词语解释

  1. 高桥。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兹郑子 引輦上高梁而不能支。 兹郑 踞辕而歌,前者止,后者趋,輦乃上。”

  2. 屋梁。

    晋 傅玄 《琵琶赋》:“素手纷其若飘兮,逸响薄于高梁。”

  3. 高挺。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鼻相不甚高梁,眼睛有些凹塌。”

  4. 即膏粱。高,通“ 膏 ”;梁,通“ 粱 ”。

    《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王冰 注:“高,膏也;梁,粱也。”参见“ 膏粱 ”。

引证解释

⒈ 高桥。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輦上高梁而不能支。

兹郑踞辕而歌,前者止,后者趋,輦乃上。”

⒉ 屋梁。

晋傅玄《琵琶赋》:“素手纷其若飘兮,逸响薄于高梁。”

⒊ 高挺。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鼻相不甚高梁,眼睛有些凹塌。”

⒋ 即膏粱。高,通“膏”;梁,通“粱”。参见“膏粱”。

《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
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

高梁的网络释义

高梁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世界上第五大禾谷类作物,具有生物产量高、抗旱、耐涝、耐盐碱等特性。甜高粱作为高粱的变种,茎秆中含糖量较高,其成分主要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是饲草、酿酒、工业淀粉以及生物能源的重要原材料,在我国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草食畜牧业发展及生态改良与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高梁 (词语释义)

  • 高梁在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
  • 高梁造句

    本试验是研究高梁糖蜜应用稀无机酸在较高温度下的水解动力学。
    秋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悄悄的来到了原野,玉米笑开了花;豆子乐得直拍手;高梁举起红红的火把;稻谷害羞的低下了头……
    下不了高梁本,喝不到老烧酒。
    田野里,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象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一头短簇簇、硬刷刷的灰白头发,就好比顶着一头高梁花子。
    因此,元朝兴建大都城,离开了金中都旧址,将城市中心迁到了其东北郊的高梁河水系,这是一次因水源需求的战略性转移。
    我的近处有一大片田地,那里五谷飘香,只见高梁醉得涨红了脸,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穿着小黄袍的玉米宝宝露出灿烂的笑脸。农民伯伯们在田前忙着收割,他们看到这丰收的美景,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玉米、高梁,还有不少蔬菜现在还来得及补苗。
    形状记忆合金丝还能提高梁的热屈曲临界温度,抑制梁热屈曲的发生或使已发生热屈曲的梁回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象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在蛋鸡的饲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高梁酒粕,能够建立氧化紧迫现象的动物模式。
    夜市之旅将伴随足够高梁酒浮动的臭豆腐,和见解将产生的。
    在生活上,日籍人员见到中国官兵吃的是玉米面、高梁米,而他们吃的却是白面大米。
    工作人员自己吃高梁米,给战俘吃米饭。
    他同时还提出,应该鼓励种植那些不需要太多灌溉的作物,比如印度特有的鸭脚稗、珍珠粟及高梁等。
    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象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
    高梁涨红了脸,稻子了开了怀,秋姑娘悄悄来到了人间。
    伪乡公所遮人眼目地有时也籴出点户口米来,可是几个月才有一次,一次只籴给几斤麦子或高梁,人群拥挤得挨肩叠背,有时排队排到最后还是卖不到。
    第二部分,在考述高梁河源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宋辽高梁河之战的战场。
    妈妈姓高,爸爸姓梁,“高梁米”就成了宝宝的小名。

    汉字详情

    gāo [gao]
    部首: 1002
    笔画: 10
    五笔: YM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名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动词

    (1) 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英文翻译

    high, tall; lofty, elev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o1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海陆丰腔] go1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陆丰腔] go1 [宝安腔] gau1
    ◎ 潮州话:gau1 <姓>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aukɑu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IV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