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月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后汉书·许劭传》:“初, 劭 与 靖 ( 许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后以“高悬月旦”比喻主持考试。
《儒林外史》第二回:“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高悬月旦”比喻主持考试。
引《后汉书·许劭传》:“初, 劭与靖 ( 许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儒林外史》第二回:“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
高悬月旦的网络释义
高悬月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名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动词
(1) 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o1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海陆丰腔] go1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陆丰腔] go1 [宝安腔] gau1
◎ 潮州话:gau1 <姓>g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髙 | 古勞 | 見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kau | kɑ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2) 同本义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4) 牵挂;挂念 。如:悬结(悬念;惦记);悬悬(挂念);悬肠挂肚(担心;挂念)
(5) 凭空设想;揣测
你们做的事,须自己承认。怎么悬定得罪?——《梼杌闲评——明珠缘》
(6) 又如:悬度(无根据地揣测、估计);悬料(凭空臆测);悬猜(揣测,猜想)
(7) 揭示 。如:悬金(出具赏格)
(8) 公布 。如:悬令(公布法令);悬名(张榜公布名姓);悬法(公布法令)
(9) 系连,关联
吏者,民之所悬命也。——《管子》
王之命悬于遂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形容词
(1) 久延不决 。如:悬调(长期拖欠的赋税);悬租(长期拖欠的租赋)
(2) 孤立,无所依傍 。如:悬然(无所依傍貌;空虚貌);悬师(远征的孤军);悬守(犹孤守)
(3) 空虚,匮乏 。如:悬虚(凌空;空虚、空洞)
(4) 形容高耸,陡峭 。如:悬崖峭障(陡直的山崖,高险的山峯);悬峰(陡峭的山峰)
(5) 〈方〉∶危险的,危难的或惊险的 。如:真悬
(6) 相差较大的 。如:悬迸(差别很大);悬邈(相距很远)
(7) 河流或涧水向下奔流 。如:悬流;悬溜;悬濑
名词
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
宿燎设悬。——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uin5(hûiⁿ) [饶平、揭阳、潮阳]hiang5(hiâ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2)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3)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影子);月满(月圆);月王(对月的尊称)
(4) 历名。农历依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为一月;月份
族庖月更刀。——《庄子·养生主》
日削月割。——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月令(寿数);月生(出生的月份日期);月日(指几个月的日子);月小(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月大(指旧历有三十天的月份);月分(亦作“月份”,月限,指规定的时限)
(6) 月光,月色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 陶潜《归园田居》
(7) 又如:月明千里(月光普照大地);月波(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月径(月光下的小路);月浪(月光);月阴(月影。借指月光);月皎(月色皎洁);月明(月光明朗)
(8) 指妇女的月经;月事
月信不通,当归酒下。——《博济方》
(9) 又如:月闭(妇女月经不通)
(10) 指妇女怀胎的月份;又指分娩后的一个月以内的时间 。如:在月子里
(11) 像月亮一样的
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史记》
(12) 又如:月洞窗(形圆如月的窗户);月光门(月亮门儿);月窗(山洞中较大的透亮孔;也指墙上小窗);月堂(唐李林甫堂名。因形如偃月,故名);月镜(石镜名。因石白如月色,故名);月羽(白色的羽毛)
(13) 每月 。如:月例香供银子(施主按月给庙宇道观供奉神佛的香火银。也称“月例银子”);月分银子(月银,月例,月分钱。月钱);月表(按月记事之表);月佣(按月受雇佣的人);月朔(每月的朔日)
(14) 古人以月为群阴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关的事物 。如:月韵(形容女子风韵秀逸);月貌花容(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et8 [陆丰腔] gniat8 [东莞腔] nget8 [海陆丰腔] ngiet8 [客英字典] ngiet8 [沙头角腔] niet8 [客语拼音字汇] ngiad6 [台湾四县腔] ngiet8 [宝安腔] ngie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月 | 魚厥 | 疑 | 月合 | 入聲 | 月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ngyat/ngvat | ŋĭwɐ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 同本义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4) 早晨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5)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6) 天,日;某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7)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8) 特指农历初一日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9)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an5 [宝安腔] dan5 [东莞腔] dan5 [陆丰腔] dan5 [客英字典] dan5 [台湾四县腔] dan5 dan3 [客语拼音字汇] dan3 dan4 [沙头角腔] dan5 [海陆丰腔] dan5 d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旦 | 得按 | 端 | 寒 | 去聲 | 翰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tanh/tann | t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