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

gāo táng [ gao tang]
注音 ㄍㄠ ㄊㄤˊ

词语释义

战国时楚国台观名。在云梦泽中。传说楚襄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幸之而去。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北周庾信《望美人山铭》﹕'高唐碍石﹐洛浦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前蜀韦庄《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似哭襄王。'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高唐赋梦。'后用为巫山的代称。 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复姓。辽有高唐英。见《辽史.太宗纪下》。

词语解释

  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庾信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韦庄 《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杜甫 《晚晴》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2. 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

  3. 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辽史·太宗纪下》。

引证解释

⒈ 战国时楚国台观名。在云梦泽中。传说楚襄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臺,望高唐之观。”
北周庾信《望美人山铭》:“高唐碍石, 洛浦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韦庄《谒巫山庙》诗:“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似哭襄王。”
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高唐赋梦。”
后用为巫山的代称。 唐杜甫《晚晴》诗:“高唐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

⒉ 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张可久《折桂令·秋思》曲:“想像高唐,縈损柔肠,梦见才郎。”
《白雪遗音·银纽丝·盼五更》:“矇矓方才睡,一梦赴高唐,与才郎携手只在阳臺上。”

⒊ 复姓。 辽有高唐英。见《辽史·太宗纪下》。

高唐的网络释义

高唐 (山东省聊城市下辖县)

  • 高唐,春秋为齐国五都之一,迄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属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汉置县,元明清置州,中华民国复改县,沿用至今。历史上高唐就“居中原衡衢”,有官马大道“南通吴会,北拱神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之受黄河文化的孕育,素有“上古之民朴、中原之士敦”的美誉,很早便成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高唐属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物产丰富。尤以种植棉花享有盛名,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旧志称其“为州民恒产”,“货以木棉甲于齐鲁”,素有金高唐之称。
  • 高唐造句

    楚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遇巫山神女并自荐枕席。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第三部分重点研究高唐县的三大龙头企业之一的泉林纸业集团,对泉林集团的规模、发展前景以及其发展对高唐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进行具体分析,指出了对泉林集团改制的必要性。
    高唐神女幻化无形,朝云暮雨,始终是一个没站到阳光底下的阴暗的角色。
    “一自高唐成赋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高唐神女则更是美的化身,朝云暮雨,来无影去无踪。
    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
    石中玉内功初成,已没了寒毒袭扰之苦,此刻美人在抱,那还有什么忌惮,当下便宽衣解带,与那红衣女郎胡天胡帝,梦入高唐,春风一度。
    在萨迦熬过了那些枯燥乏味的宗教仪式之后,洞悉世情的桑菊可没有他的老师宗喀那么的迂腐,心领神会的为风雨和李中慧安排到高唐着名的第一“圣湖”。
    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郑光祖。
    就在风雨兴致勃勃的向天下展现自己强大实力的时候,负责平定高唐叛乱的魏廖、桑菊和风天华,悄悄的来到风雨所在的看台会报。
    驱逐呼兰,收复凉夏,掌控高唐,远征印月,剿灭叛乱,这些事情每一件都足以惊天动地,却被眼前这个怎么看都不算出众的男人在短短的两年内完成了。
    极秋水青骢绝尘早不得,意重重意重重复长歌,歌高唐忽恐缘如巫山一刻,意迟迟意迟迟声渐涩,溺于思夜半回回梦继昨,诉别情诉别情泪潸落,清晌起才记除却乞巧难见飞驳,自笑痴自笑痴挑红罗。
    事故发生后,专案组立即启动侦破逃逸事故预案,于事故发生后第二天组织专案组人员赶赴犯罪嫌疑人住处聊城市高唐县琉璃寺镇师保村进行抓捕未获。
    两下对垒,张捻大吃其亏,由盐山遁去,走入荏平、高唐境内。
    高唐县石油公司农村经营点火灾事故的教训非常深刻。
    山东高唐县琉璃寺镇后关村村民王长印见到记者后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吃了一惊。
    无论历代的史学家、兵法家和政略家,对于风雨的出兵高唐和西征印月,有着多么激烈和互相对立的看法与争论,但是有一点却是所有人都认同与无法否认的。
    南平原郡领平原、高唐、茌平凡三县。

    汉字详情

    gāo [gao]
    部首: 1002
    笔画: 10
    五笔: YM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名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动词

    (1) 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英文翻译

    high, tall; lofty, elev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o1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海陆丰腔] go1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陆丰腔] go1 [宝安腔] gau1
    ◎ 潮州话:gau1 <姓>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aukɑu
    táng [tang]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YV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LR
    四角: 0026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2) 〈方〉∶同本义

    唐,大言也。——《说文》

    荒唐之言。——《庄子·天下》

    唐之为言荡荡也。——王充《论衡》

    (3) 广大

    平原唐其坛曼兮。——扬雄《甘泉赋》

    (4) 又如:唐唐(广大;浩荡);唐皇(气势宏伟盛大)

    (5) 在温室中生长的,人工培育的 。如:唐花;唐窖

    (6) 空;徒然 。如:唐捐(虚耗;废弃;落空);唐劳(白白地劳动);唐丧(徒劳)

    名词

    (1) 朝代名。唐朝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刻唐贤今人诗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

    登泰山记》

    备于唐。—— 蔡元培《图画》

    (2) 公元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都长安。 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共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如:唐巾(唐代皇帝所戴的一种便帽,后土人亦常戴此种帽子);唐体(唐诗的体式风格);唐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唐明皇(即唐玄宗);唐帽(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用);唐三藏(唐代玄奘法师的俗称);唐家(唐朝)

    (3) 传说中古帝尧政权的称号

    唐虞之世。——清· 黄宗羲《原君》

    (4) 又如:唐年(唐尧时代。借称太平盛世);唐风(唐尧的遗风);唐许(唐尧许由的并称);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号陶唐氏)

    (5) 五代之一。公元 923年,李存勖继后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也简称唐,历四帝,十三年, 936年禅位后晋

    (6)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937年李升于金陵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共历三帝,三十九年。 975年,为宋所灭

    (7) 古国名

    (8) 相传为祁姓,尧的后代,在今山丁翼城西

    (9) 周所建,姬姓,在今湖北省隋县镇,公元前505年为楚所灭

    (10) 中国 。唐盛时,声誉播及边疆与海外,故后世少数民族地区沿称中原为唐,国外则径称中国为唐。如:唐人(中国人;唐代人);唐人街(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域称为“唐人街”)

    (11) 古代庙堂前或宗庙内的大路

    庙中路谓之唐。——《尔雅·释宫》

    中唐有甓。——《诗·陈风·防有鹊巢》

    (12) 场地,园地 。如:唐园;唐圃

    (13) 姓

    英文翻译

    Tang dynasty; Chinese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ong2 [沙头角腔] tong2 [客英字典] tong2 [海陆丰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2 [东莞腔] tong2 [陆丰腔] tong3 [宝安腔] tong2
    ◎ 潮州话:tang5(thâng5) <姓>deng5(t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dangdʰɑ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