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

gāo jià [ gao jia]
繁体 高價
注音 ㄍㄠ ㄐ一ㄚ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高价 gāojià

(1) 比正常价格或市场价格为高的价格

住房能用高价得到
tall price

(2) 指器物的珍贵,常用以比喻人的身分高

阶级名位亦宜超然。若复随辇而进,非所以章瑰伟之高价,昭知人之绝明也。——《后汉书·边让传》
high price

(3) 又

词语解释

  1. 很高的价值;高昂的价格。

    《后汉书·文苑传·边让》:“阶级名位,亦宜超然。若復随辈而进,非所以章瓌伟之高价,昭知人之絶明也。”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 栗 又言:‘ 熹 欲索高价,妄意要津,傲睨累日,不肯供职,以为作伪有不可掩。’” 明 于谦 《急处粮运以实重边以保盛业疏》:“今 河南 、 湖 广 赤地千里,麦禾一空,虽有高价,无处告糴。” 周立波 《卜春秀》三:“你父亲下湖里去收了棉花,贩到街上,高价卖出。”

  2. 指珍贵的物品。

    三国 魏 曹植 《盘石篇》:“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

  3. 谓声价高。

    唐 高适 《河西送李十七》诗:“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

引证解释

⒈ 很高的价值;高昂的价格。

《后汉书·文苑传·边让》:“阶级名位,亦宜超然。若復随辈而进,非所以章瓌伟之高价,昭知人之絶明也。”
宋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栗又言:‘ 熹欲索高价,妄意要津,傲睨累日,不肯供职,以为作伪有不可掩。’”
明于谦《急处粮运以实重边以保盛业疏》:“今河南、湖广赤地千里,麦禾一空,虽有高价,无处告糴。”
周立波《卜春秀》三:“你父亲下湖里去收了棉花,贩到街上,高价卖出。”

⒉ 指珍贵的物品。

三国魏曹植《盘石篇》:“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

⒊ 谓声价高。

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诗:“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唐刘长卿《送薛据宰涉县》诗:“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

高价的国语词典

昂贵的价格。

如:「高价收买」。

高价的网络释义

高价

  • 高价即比基准水平大幅高出的价格
  • 高价造句

    哦对了,咱今天还有好多高价的票没卖出去,必须得找个概念好好炒作一下。
    高价买诚实,永远也值得。
    潮州小桥贵过故宫,高价门票自不量力。
    但过往多年,许多地方的做法是协议出让土地,此举有两大劣点其一,国有土地或集体所有权土地的出让价常常不是高价,无形中令国家蒙受重大损失。
    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有更高的防治效果,可替代部分高毒、高价位农药,并减少用药量。
    价格介于前一根线的最高价与最低价区间内,则不须绘制图线。
    因此,大宗商品的高价会引起全球紧张局势的第二个原因就昭然若揭了。
    以现在这样历史性的高价来看,这将是极其可怕的、大量的黄金。
    大温洛克,一个布满高价房屋的城镇,恳请委员会不要把自己与粗俗的特尔福德划归到一起。
    黑市交易与高价销售盛行,物价管理局难以控制。
    在空旷地打断高价值目标履带,将使其容易受到己方火炮的炮击。
    “能没影响吗,不但要高价,有时还给发慢件,不明真相旅客就来找我们。
    选购金银手饰、宝石制品等高价值商品,断不能只听信商家可退可换的承诺。
    从上周一开始,两地市场高价股与低价股展开了拉锯战。
    而且药品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行业,因为进入的门槛非常高,不是一般人都可以生产药品,而人们对药品的需求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弹性低,所以生产商才会抬高价格,赚取高额利润。
    它大公无私,惠而不费,引导高价格追逐高质量,好机会追求高才干,生产要素流向高效率;它的另一面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相比之下,那些高价值囚犯的待遇需要反复再三的得到布什总统的直接批准。
    医生可以为每个病人量身定制最佳的治疗措施,以获得最少的副作用,医生也不必开病人不需要的高价药。
    农民在节庆时分将珍贵的野生骆马团团围住,并剪下高价的骆马毛。
    医生工资菲薄,经常要靠开出高价化验单和高价药品来提高收入,掏不起钱的病人经常无法得到救治。

    汉字详情

    gāo [gao]
    部首: 1002
    笔画: 10
    五笔: YM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 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 长城南十五里。——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4) 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6) 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7)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8) 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9)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10) 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11) 又如:高寿;高龄

    (12) 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13)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14) 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 白居易《纳粟》

    (15)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16) 通“膏”

    (17) 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8) 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名词

    (1) 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2)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3) 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 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誌》

    (5) 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6) 姓

    动词

    (1) 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3) 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4) 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 颜延年《陶征士诔》

    (5)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英文翻译

    high, tall; lofty, elev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1 [台湾四县腔] go1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o1 [海陆丰腔] go1 gau1 [梅县腔] gau1 go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陆丰腔] go1 [宝安腔] gau1
    ◎ 潮州话:gau1 <姓>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aukɑu
    jià,jiè,jie [jia,jie]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W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OLL
    四角: 28220

    详细解释

    jià

    名词

    (1) (形声。从人,贾声。本义:价格,价值)

    (2) 同本义

    经千载以待价兮。——《文选·嵇康·琴赋》

    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管子·轻重》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价贯(价关。以铜钱计算的价钱);价一不择主(价钱一样,卖得谁都可以);价比(是一种物品计算期价格与其基期价格之比);价色(价格)

    (4) 钱款、费用

    倘蒙不外,赍价前来,以一报答,并无虚谬。——《水许传》

    (5) 又如:价钞(价款);价银(指物品、产业按价应收付的银两数)

    (6) 声望

    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杜牧《史将军二首》

    (7) 又如:价称(声价名誉)

    (8) 化合价 。如:原子价;氢是一价元素;硫可以是二价、四价或六价

    动词

    (1) 论价

    此屏后出为君得,胡贾欲价著不识。——宋· 王安石

    (2) 另见 jiè;jie

    jiè

    形容词

    (1) 善

    介,善也。——《说文》

    价人维藩。——《诗·大雅·板》

    (2) 又如:价人(善人);价藩(大德之人是国家安全的屏藩)

    名词

    (1) 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邻道守将走价驰书来诣。——《宋史》

    (2) 又如:价傧(导引和接待宾客的人;陪从);价妇(仆妾)

    (3) 另见 jià;jie

    jie

    助词

    (1) 用在否定副词后面加强语气。如:甭价;不价;别价(注意:跟否定副词单独成句,后面不再跟别的成分)

    (2) 用于句尾,相当于“的”、“似的”

    只听得一声震天价响,那尊金刚从台基上倒撞下来。——《水浒全传》

    (3) 另见 jià;jiè

    英文翻译

    price, valu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gai5 kie5 kiai5 [梅县腔] giai5 [宝安腔] gai5 [客英字典] ga5
    ◎ 潮州话:gê3 g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ɐikraih/ka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