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胜

zhòu shèng [ zhou sheng]
繁体 驟勝
注音 ㄓㄡˋ ㄕㄥˋ

词语释义

屡次胜利。

词语解释

  1. 屡次胜利。

    《吕氏春秋·适威》:“骤战而骤胜。” 高诱 注:“骤,数也。”《战国策·燕策二》:“夫 齐 ,霸国之餘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 楚王 聪 等进攻 洛阳 ……长驱至 宜阳 ,自恃骤胜,怠不设备。”

引证解释

⒈ 屡次胜利。

《吕氏春秋·适威》:“骤战而骤胜。”
高诱注:“骤,数也。”
《战国策·燕策二》:“夫齐,霸国之餘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
《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楚王聪等进攻洛阳 ……长驱至宜阳,自恃骤胜,怠不设备。”

骤胜的网络释义

骤胜

  • zhòu shèng ㄓㄡˋ ㄕㄥˋ
  • 骤胜(骤胜)
  • 屡次胜利。《吕氏春秋·适威》:“骤战而骤胜。” 高诱 注:“骤,数也。”《战国策·燕策二》:“夫 齐 ,霸国之馀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 楚王 聪 等进攻 洛阳 ……长驱至 宜阳 ,自恃骤胜,怠不设备。”
  • 汉字详情

    zhòu [zhou]
    部首: 320
    笔画: 17
    五笔: CBCI
    五行:
    仓颉: NMSEO
    四角: 771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聚声。本义:马奔驰)

    (2) 同本义

    骤,马疾步也。——《说文》

    车骤徒趋。——《周礼·大司马》

    步及骤处兮。——《楚辞·招魂》。注:“走也。”

    车驱而驺(骤)。——《礼记·曲礼》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诗·小雅·四牡》

    (3) 又如:骤骥(疾驰的骏马)

    (4) 使马奔驰

    遇春骤马追到,便活擒于马上。——《英烈传》

    (5) 又如:骤马(策马奔驰)

    (6) 泛指奔驰

    麋鹿见之快骤。——《庄子》

    形容词

    (1) 迅疾,猛快

    杞伯于是骤朝于 晋。——《左传·成公十八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章

    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骤视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骤膺(迅速接受);骤雨(暴雨);骤步(快走);骤进(快速前进);骤淹(迅速消失);骤兴(迅速兴起);骤断(迅速决断)

    副词

    (1) 突然

    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失街亭》

    (2) 又如:骤见(突然相见);骤面(突然见面);天气骤变;狂风骤起;骤寒(天气突然变冷)

    (3) 屡次

    宣子骤谏。——《左传·宣公二年》

    (4) 又如:骤胜(屡胜);骤战(屡战);骤谏(屡次进谏)

    英文翻译

    procedure; gallop; sudden(ly)

    方言集汇

    ◎ 粤语:zaau6 zau6

    宋本广韵

    shèng,shēng [sheng,sheng]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T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HQM
    四角: 75210

    详细解释

    shèng

    动词

    (1) (形声。从力,朕( 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 同本义

    胜,任也。——《说文》

    胜,克也。——《尔雅》

    莫之胜说。——《易·遯》。虞注:“能也。”

    武王靡不胜。——《诗·商颂·烈祖》。传:“任也。”

    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管子·入国》。注:“堪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 杜甫《春望》

    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4) 战胜,打败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也。——《尔雅》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宋· 苏洵《六国论》

    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 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6) 胜过;超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胜常(超过平常);胜却(胜过)(略胜一筹)

    (8) 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国语·晋语四》

    调乃三体相胜。——《礼记·学记》注

    (9) 克制;制服

    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胜也。——《管子》

    (10) 又如:胜残(遏制残暴的人)

    (11) 通“升”。上升

    卿当日胜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名词

    (1) 特指名胜古迹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胜迹

    (3) 通“升”。容积单位

    县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胜完一亩。——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4) 古代妇女首饰

    胜里金花巧耐寒。——杜甫《人日》

    (5) 又如:蓬发戴胜

    (6) 姓

    形容词

    (1) 胜利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 苏洵《六国论》

    (2) 又如:胜负兵家之常(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胜期,胜日(胜利之日)

    (3) 非常美好;美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 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4) 又如:胜异(奇妙出众);胜绝(绝妙);胜妙(佳妙);胜情,胜致(高雅的情趣);胜否(善恶);胜侣(良伴);胜语(出众的言语,警句);胜谈(高明的言论);胜处;胜气(不平凡的气质、气度);胜士(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胜致(优美的景致);胜事(美好的事情)

    副词

    尽;完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可胜道也哉!——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shē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victory; excel, be better than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桑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sengsi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