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暴热。
元 贡奎 《贯州》诗:“扁舟放河流,骤暑消雨餘。”
引证解释
⒈ 暴热。
引元贡奎《贯州》诗:“扁舟放河流,骤暑消雨餘。”
骤暑的网络释义
骤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聚声。本义:马奔驰)
(2) 同本义
骤,马疾步也。——《说文》
车骤徒趋。——《周礼·大司马》
步及骤处兮。——《楚辞·招魂》。注:“走也。”
车驱而驺(骤)。——《礼记·曲礼》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诗·小雅·四牡》
(3) 又如:骤骥(疾驰的骏马)
(4) 使马奔驰
遇春骤马追到,便活擒于马上。——《英烈传》
(5) 又如:骤马(策马奔驰)
(6) 泛指奔驰
麋鹿见之快骤。——《庄子》
形容词
(1) 迅疾,猛快
杞伯于是骤朝于 晋。——《左传·成公十八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章
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骤视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骤膺(迅速接受);骤雨(暴雨);骤步(快走);骤进(快速前进);骤淹(迅速消失);骤兴(迅速兴起);骤断(迅速决断)
副词
(1) 突然
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失街亭》
(2) 又如:骤见(突然相见);骤面(突然见面);天气骤变;狂风骤起;骤寒(天气突然变冷)
(3) 屡次
宣子骤谏。——《左传·宣公二年》
(4) 又如:骤胜(屡胜);骤战(屡战);骤谏(屡次进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人间训》
乌兽稀毛,其性能暑。——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暑溽(夏天闷热的气候);暑岁(炎热干旱的年岁);暑夏(炎热的夏季);暑寒(天气炎热与寒冷);暑湿(炎热潮湿)
名词
(1) 炎热的日子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系辞下》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2) 夏季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列子·汤问》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暑月(夏月);暑雨(夏季的雨);暑伏(夏季中的伏时。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暑夜(炎夏之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s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英字典] chu3 shu3 [海陆丰腔] chu3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宝安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s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暑 | 舒吕 | 書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sjox/sj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