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徙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忽然升迁官职。
明 张居正 《答奉常刘小鲁》:“昨曾见臺告归,提督有缺,銓司欲拟公调补,僕再三力止之。盖知公之不乐骤徙,用成高致焉。”
引证解释
⒈ 谓忽然升迁官职。
引明张居正《答奉常刘小鲁》:“昨曾见臺告归,提督有缺,銓司欲拟公调补,僕再三力止之。盖知公之不乐骤徙,用成高致焉。”
骤徙的网络释义
骤徙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聚声。本义:马奔驰)
(2) 同本义
骤,马疾步也。——《说文》
车骤徒趋。——《周礼·大司马》
步及骤处兮。——《楚辞·招魂》。注:“走也。”
车驱而驺(骤)。——《礼记·曲礼》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诗·小雅·四牡》
(3) 又如:骤骥(疾驰的骏马)
(4) 使马奔驰
遇春骤马追到,便活擒于马上。——《英烈传》
(5) 又如:骤马(策马奔驰)
(6) 泛指奔驰
麋鹿见之快骤。——《庄子》
形容词
(1) 迅疾,猛快
杞伯于是骤朝于 晋。——《左传·成公十八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章
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骤视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骤膺(迅速接受);骤雨(暴雨);骤步(快走);骤进(快速前进);骤淹(迅速消失);骤兴(迅速兴起);骤断(迅速决断)
副词
(1) 突然
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失街亭》
(2) 又如:骤见(突然相见);骤面(突然见面);天气骤变;狂风骤起;骤寒(天气突然变冷)
(3) 屡次
宣子骤谏。——《左传·宣公二年》
(4) 又如:骤胜(屡胜);骤战(屡战);骤谏(屡次进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止声。本义:迁移)(2)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徙,迻也。——《说文》
徙,移也。——《广雅》
若徙于他。——《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
死徙无出乡。——《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
百里徙。——《荀子·成相》。注:“迁也。”
徙武北海。——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非死则徙。雾徙于后。——《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徙倚(徘徊;留连);徙贯(迁地居住,更换籍贯);迁徙(迁移);徙居(徙次,即迁居,徙家,徙道。迁居)
(4) 改变,变化
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荀子·礼论》。注:“迁改也。”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徙意(改变意念);徙义(见义即改变意念而从之)
(6) 贬谪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 汶山。——《三国演义》
(7) 又如:徙放(流放);徙逐(放逐);徙废(贬谪废弃);徙锢(贬谪禁锢);徙边(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
(8) 搬走,搬开
徙其大舟。——《国语·吴语》。注:“取也。”
叔孙已死, 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 齐。——《韩非子·内储说上》
(9) 又如:徙薪(见“徙薪曲突”。引申为代国家灭除灾祸,战功颇丰)
(10) 调职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ai3 [客语拼音字汇] sai3 [梅县腔] sai3 [台湾四县腔] sai3 [宝安腔] sai3 [陆丰腔] sai3 [海陆丰腔] s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徙 | 斯氏 | 心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sĭe | siex/si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