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渊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藏骊珠的深渊。喻指才思文辞的渊源。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繫》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絶,固哲人之驪渊也。” 清 方履籛 《和简勤公<读易汇参>序》:“鸿教不刊,迈 商 瞿 三十五家之説;驪渊是萃,为我朝百八十载之书。”参见“ 驪珠 ”。
引证解释
⒈ 藏骊珠的深渊。喻指才思文辞的渊源。参见“驪珠”。
引汉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繫》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絶,固哲人之驪渊也。”
清方履籛《和简勤公<读易汇参>序》:“鸿教不刊,迈商瞿三十五家之説;驪渊是萃,为我朝百八十载之书。”
骊渊的网络释义
骊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深黑色的马
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说文》
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戎事乘骊。——《礼记·檀弓》
盗骊。——《穆天子传》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诗·齐风·载驱》
(2) 又如:骊歌(告别的歌。“骊驹之歌”的简称);骊驹(纯黑色的马;逸“诗”篇名);骊黄(黑马和黄马)
(3) 山名。骊山 。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此,故名骊山。如:骊山会(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于骊山举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而导致大乱);骊山老母(骊山之姥。神话中的女仙)
(4) 古邑名 。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
(5) 姓
形容词
(1) 黑色
骊,黑也。——《小尔雅》
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骊马(黑色的马;齐驱并驾的马);骊龙(古代传说中颔下有珠的黑龙);骊珠(宝珠。传说出于骊龙颔下);骊驹(黑色的小马)
副词
(1) 通“丽”。附丽;并列,用两匹马驾车
骊马二驷。(并驾之马八匹。)——《汉书·王莽传》
(2) 又如:骊驾(车马并排而行);骊马(齐驱并驾的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2) 同本义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3)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4) 深潭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 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涂(泥潭);渊潭(深潭);渊跃(龙在渊中跃动欲飞)
(6) 人或物聚集的处所
略茺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后汉书》
(7) 又如:渊府(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
形容词
(1) 深;深远;渊博
渊,深也。——《小尔雅》
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渊渊其渊。——《礼记·中庸》
(2) 又如:渊微(渊博细致、见微知著);渊才(渊博的才能);渊匠(学识,渊博的人);渊衷(内心);渊心(渊深的内心);渊玄(深邃;深奥);渊奥(深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iang1 uang1(iang uang) [潮州]iêng1 uêng1(ieng u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