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垣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用竹篱做成的墙垣。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宋史·单煦传》:“转知 昌州 ,时詔城 蜀 治, 煦 以 蜀 地负山带 江 ,一旦毁篱垣而兴板筑,其费巨万,非民力所堪,请但筑子城。” 清 杜岕 《叶桐初五十》诗:“又知 光福 梅,修竹为篱垣。” 曹靖华 《前沿风光无限好》:“它(龙舌兰)那又长又尖的肥厚叶片,一丛丛利剑似的,直指天空。当地人多用它作篱垣,北方人却把它栽到花盆里,作观赏植物。”
引证解释
⒈ 用竹篱做成的墙垣。
引《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宋史·单煦传》:“转知昌州,时詔城蜀治, 煦以蜀地负山带江,一旦毁篱垣而兴板筑,其费巨万,非民力所堪,请但筑子城。”
清杜岕《叶桐初五十》诗:“又知光福梅,修竹为篱垣。”
曹靖华《前沿风光无限好》:“它(龙舌兰)那又长又尖的肥厚叶片,一丛丛利剑似的,直指天空。当地人多用它作篱垣,北方人却把它栽到花盆里,作观赏植物。”
篱垣的国语词典
以篱笆做成的围墙。
篱垣的网络释义
篱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离声。本义:篱笆)
(2) 同本义。用竹、苇或树枝等编成的蔽障物,以保护场地。也说“笆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潜《饮酒》
庭中始为篱。——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樊篱(篱笆);篱子(即篱笆);篱花(篱菊。篱下的菊花);篱门(竹篱的门);篱陌(篱边和田头);篱垣(用竹篱做成的墙垣);篱根(竹篱近地处)
(4) 笊(
)篱 ,用竹蔑、柳条、铁丝编成的杓形用具,能漏水,用来在汤里捞东西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5 loi7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亘(
)声。本义:矮墙,也泛指墙)(2) 同本义
垣,墙也。——《说文》
既勤垣墉。——《书·梓材》。马注:“卑曰垣,高曰墉。”
周垣之高八尺。——《墨子·备城门》
尽毁其馆之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为家不治垣产。——《汉书·萧何传》
(3) 又如:垣衣(生在墙垣上的苔);垣堵(墙);垣屋(有围墙的房室;围墙和房屋)
(4) 城墉 。后叫省城为省垣
(5) 官署的代称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杜甫《春宿左省诗》
(6) 姓
动词
筑墙围绕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n2 [梅县腔] ja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宝安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 潮州话:何冤5(还)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袁 | 雨元 | 云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ĭwɐn | yan/hv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