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勇猛敏锐。
《晋书·慕容皝载记》:“ 汗 ( 慕容汗 )性驍鋭,遣千餘骑为前锋而进。”《新唐书·王智兴传》:“﹝ 智兴 ﹞少驍鋭,为 徐州 牙兵,事刺史 李洧 。”
勇猛精锐之士。
《北史·崔延伯传》:“ 天生 悉众来战, 延伯 身先士卒,陷其前锋,於是驍鋭竞进,大破之,俘斩十餘万,追奔及於 小陇 。”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募兵先尽本地方驍鋭,若 浙江 处兵、 江 南沙兵之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于各部精简驍鋭,百中抽一。”
古代军队组织名。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乃训练兵甲,阴有王 蜀 之志。益置义胜、定远、驍鋭、义寧、飞棹等军七万餘人,命 李仁罕 、 赵廷隐 、 张业 等分将之。”
引证解释
勇猛敏锐。
《晋书·慕容皝载记》:“ 汗 ( 慕容汗 )性驍鋭,遣千餘骑为前锋而进。”《新唐书·王智兴传》:“﹝智兴﹞少驍鋭,为徐州牙兵,事刺史李洧 。”
勇猛精锐之士。
《北史·崔延伯传》:“ 天生悉众来战, 延伯身先士卒,陷其前锋,於是驍鋭竞进,大破之,俘斩十餘万,追奔及於小陇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募兵先尽本地方驍鋭,若浙江处兵、 江南沙兵之类。”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于各部精简驍鋭,百中抽一。”
古代军队组织名。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乃训练兵甲,阴有王蜀之志。益置义胜、定远、驍鋭、义寧、飞棹等军七万餘人,命李仁罕 、 赵廷隐 、 张业等分将之。”
骁锐的网络释义
骁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尧声。本义:强壮的马) 同本义
料武艺,品骁腾。——南朝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
(2) 又如:骁腾(骏马奔腾);骁艺(马戏);骁骑营(古代禁军营名)
形容词
(1) 勇捷
吴耿骁将,云集四境。——《后汉书·隗嚣传》
虽骁勇,不可独任。——《三国志·袁绍传》
(2) 又如:骁烈(勇猛刚烈);骁雄(勇猛雄武);骁暴(勇猛凶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兑声。本义:芒)
(2) 同本义
锐,芒也。——《说文》。段玉裁注:“芒者,草耑也。”
(3) 精锐的军队或士卒
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 秦数不利。——《战国策》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4) 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
武夫奋略,战士讲锐。——蔡邕《释诲》
(5) 力量,劲 。如:养精蓄锐
(6) 锐利的兵器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7) 姓
形容词
(1) 锋利
锐,利也。——《广雅》
锐喙决吻。——《周礼·考工记》
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荀子·赋》
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锐兵(犀利的兵器);锐锋(利刃);锐居(锐利,锋利);锐喙(尖利的嘴巴)
(3) 精明 。如:锐密(敏锐而周密);锐达(敏锐而通达)
(4) 精锐
秦特出锐师取地而 韩随之。——《韩非子·存韩》
(5) 又如:锐旅(精锐部队);锐士(精锐的兵士);锐卒(精锐的士卒);锐师(精锐的军队);锐器(精良锐利的兵器);锐骑(精锐勇猛的骑兵)
(6) 物体下大上小 。如:锐头(尖脑袋);锐标(尖端,尖顶);锐上(尖形的额头);锐顶(头额隆起。比喻才华出众)
(7) 勇猛;急速
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8) 又如:锐悍(勇猛强悍);锐将(勇猛善战的将领);锐景(迅疾的身影);锐进(迅速进军);锐很(猛烈而倔强);锐果(快速而果敢)
(9) 急切
夫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陆机《五等诸侯论》
(10) 坚定,坚决
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汉书·礼乐志》
(11) 又如:锐意;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