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防

zhù fáng [zhu fang]
繁体 駐防
注音 ㄓㄨˋ ㄈㄤ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驻防 zhùfáng

(1) 军队驻扎防守

驻防吴淞口
be on garrison duty;garrison

词语解释

  1. 驻扎防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后随夫驻防西域。” 茅盾 《手的故事》四:“等筑好了路,就要派一师兵来县里驻防。”

  2. 指驻防部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其后遂以存京师者为禁旅,而分镇各省者为驻防,定兵额约二十万。”

引证解释

⒈ 驻扎防守。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后随夫驻防西域。”
茅盾《手的故事》四:“等筑好了路,就要派一师兵来县里驻防。”

⒉ 指驻防部队。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其后遂以存京师者为禁旅,而分镇各省者为驻防,定兵额约二十万。”

驻防的国语词典

军队驻扎防守。

驻防的网络释义

驻防

  • 驻防,zhùfáng,指军队驻扎防守。
  • 驻防造句

    明清之际作为战略要地,常有官兵驻防。
    就算是曾经的守护者也放弃了这片土地,当维持费用变得无法承受时暴风驻防军无奈下也只好撤退。
    驻防之地定,遂以刘铭传驻周家口,张树声驻徐州,潘鼎新驻济宁,刘松山驻临难。
    言责黎星武后,其已告知此后各处负责驻防戎守的要人,黄梦遗一路过来才没有碰上盘问。
    秦君知道此人,红胡阔脸,勇贯三军,是高达的又一爱将,名曰伏锯,人送外号红胡子,负责陨星的驻防军,而北部星域的重中之重就是陨星,足见他的地位。
    林铄接到朝廷的上谕,由于关外军务紧急,原驻防通、海地方的栋军即日起全军北上,调至滦州驻防,归北洋大臣统一节制。
    清代的驻防八旗,大体上可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各省驻防和新疆驻防四大系统。
    吴奇伟到新驻防地,总要抽空去找当地老百姓聊聊。
    所谓小东营,明代为四卫回兵行营之一,是当时为征讨两广的猺人作乱,从南京调来广州的回民部队的驻防地,曾建有清真寺。
    庄浪满城是清代西北地区一个相当重要的驻防八旗地。
    在当天晚上,驻防在四家子村的日军官兵倾巢出动,将油房沟村团团围住,而后将全村男女老少集中起来,统统押解到冷家店村的李家大车店里。
    有清一代,瑷珲驻防八旗在东北边疆等地区的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满虏僭窃,更益骄恣,分道驻防,坐食齐民,厚禄高官,皆分子姓。
    在这种变迁过程中,驻防旗人也深深地融入当地社会。
    明朝派到奴儿干都司的官员和驻防军都在这里。
    清政府对驻防八旗与当地人民采取了一系列的隔离措施,其目的主要是防止驻防旗人成为当地土著居民。
    中国驻日占领军的驻防地以爱知县为中心,加上静冈和三重两县。
    王都庆,我同参谋长、副旅长商议后,决定命你部驻防泾州,除你部外我还给你一个山炮连和一个野炮连,有没有问题?
    迁至盛京及北京后,锡伯族人则被拆散而散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各佐领之中,而且散居多处驻防点的各村屯,这对其民族属性不无影响。
    对方目前并无异动,乌达和楼山部仍与公孙度部在西辽与中辽边境地区对峙,苏仆延所部则驻防辽东郡城一线,为后备。

    汉字详情

    zhù [zhu]
    部首: 320
    笔画: 8
    五笔: C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YG
    四角: 701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主声。本义:马立止)

    (2) 同本义

    驻,马立也。——《说文》

    驻驾。——《后汉书·灵帝纪》。注:“停车处也。”

    驻,止也。——《苍颉篇》

    怅容与而久驻兮。——《文选·班昭·东征赋》

    主称未醉,惟见马驻。——宋之问《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

    (3) 又如:驻马(驻鞍、驻勒。都指使马停下不走)

    (4) 古时特指车驾停立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汉书》

    (5) 又如:驻罕(古代帝王在外停驻);驻盖(驻轸、驻轴、驻轮、驻轩等,都指停车);驻驾庑(停车棚);驻辇(帝王外出,停在某处)

    (6) 停留;止住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驻步(停步,止步;停留而不前进或离去);驻气(静气,屏息);驻蹇(使驴停下不走);驻敌(止住敌人的攻势);驻云(止住云动);驻水(拦水)

    (8) 驻扎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 夏口。(住,通“驻”。)——《资治通鉴》

    (9) 又如:进驻(军队开进某一地区驻扎下来);驻泊(停船逗留;宋代屯驻各州的军队);二连驻在河边;驻宿(驻扎过夜);驻屯(驻扎);驻止(驻扎);驻戍(驻扎防守)

    (10) 居留其地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驻使(驻留外国的大使及公使);驻锡(指僧人之居住寺庙);驻所(机构驻在地)

    (12) 留住

    莎深苔滑地无尘,竹冷花迟剩驻春。——唐· 雍陶《访友人幽居》

    (13) 又如:驻春(留住春天);驻年(留住年华);驻颜(留住容貌使不衰老);驻色(留住年华)

    英文翻译

    to be stationed at, reside at; to stop

    方言集汇

    ◎ 粤语:zyu3

    宋本广韵

    fáng [fang]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Y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LYHS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2)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3) 要塞;关防 。如:钜防(防门);边防;防秋(秋季的边防)

    (4) 地名

    (5)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6)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7)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8)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史记·武帝本纪》

    筑宫其上,名曰宣防。——《汉书·沟洫志》

    (9) 姓

    动词

    (1) 筑堤

    善防者水淫之。——《周礼·考工记》

    (2) 防止;防备

    不防川。——《国语·周语》。注:“障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防强盗;防雨;防辅(防止和辅导);防侍(防备侍卫);防患(防止祸患)

    (4) 防守;防御;防卫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唐· 杜甫《兵车行》

    昼夜防拒,凡八十余日,城再崩再完,卒得不陷。——清· 朱克敬《瞑庵杂识》

    (5) 又如:防拒(防卫抵御);防把(防御把守);防戍(防守边境);防营(防守地方的军队);防塞(防卫堵绝)

    (6) 堵塞 。如:防微杜渐(坏事在隐微、缓慢的产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堵塞);防芽遏萌(在不良事物刚萌芽时加以防堵)

    (7) 遮蔽 。如:防露(遮蔽雾露的侵袭)

    英文翻译

    defend; prevent; embank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东莞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宝安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yang/bvangbʰ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