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

zhù zú [ zhu zu]
繁体 駐足
注音 ㄓㄨˋ ㄗㄨ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动)停步:~不前。

词语解释

  1. 停步;停留。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北塞君臣方驻足,中华将帅已离心。”《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 伍员 ﹞行过 陈国 ,知 陈 非驻足之处,復东行数日,将近 昭关 。”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倘一驻足,也许就可以听到 疑古玄同 先生的又快又响的谈吐。”

  2. 立足。

    徐珂 《清稗类钞·战事·骆文忠擒石达开》:“且敌马纵横, 长江 以东,我辈实无驻足地。”

引证解释

⒈ 停步;停留。

明宋讷《壬子秋过故宫》诗:“北塞君臣方驻足,中华将帅已离心。”
《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伍员﹞行过陈国,知陈非驻足之处,復东行数日,将近昭关。”
鲁迅《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倘一驻足,也许就可以听到疑古玄同先生的又快又响的谈吐。”

⒉ 立足。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骆文忠擒石达开》:“且敌马纵横, 长江以东,我辈实无驻足地。”

驻足的国语词典

停下脚步。

驻足的网络释义

驻足

  • 驻足是指停住脚步的意思或立足。
  • 驻足造句

    这本故事书的插页十分精美,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天际的明月,就算摘不到,月光也时刻照耀我们。希望是花园的玫瑰,就算有尖刺,依然引人驻足。
    这幅横披长幅清明上河图画卷,令参观者纷纷驻足欣赏。
    池塘边,依然桃红柳绿,生机盎然,但我们却没了静静地驻足的时间和理由了。
    一些缘分,错过就已不在,或许,一些相逢,转身便是一世,或许,一些回眸,会带给你诸多感慨,或许,一些驻足,将定格为永恒,或许,一些牵挂,将成为彼此生命中的元素。
    许多人被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吸引,纷纷驻足聆听。
    你却驻足在别样的风景里。
    灯展期间,许多乡亲扶老携幼,驻足世界会的展场参观。
    霓虹跨日,昙花一现,人世间的美景大都如此,但在驻足回眸时,拥有那瞬间的感动,就已经足够了。
    接着,用一颗虔诚的心去驻足着雪。
    年轻的埃德加也会驻足凝视。
    每年的钱塘江大潮都会引来人山人海的游客驻足观看。
    我们会分享你成功的喜悦,更会在你驻足时给你温暖的支持。
    一个人,久久的驻足在窗口。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已物是人非,我还在这里驻足,而你上了别人的花轿,天空飘荡的雨滴是我伤痛的泪,散了一地的黄花,带着我们的记忆随风而去,你的身影离开了却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村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了一跳,纷纷驻足观望。
    朋友快快走,你不要为眼前的美丽风景而驻足。
    你拨动了我的心弦,却不曾为我驻足,当我以为你还在的时候,你已没有踪影,当你回头找寻我的时候,我已开始寻找自己的天空,亲爱的,我把最美好最美好的年华留给了你,我,于你无愧。亲爱的,我的青春有限,承担不起一生一世的等待。亲爱的,让我骄傲一次,这次,是我不要你了。
    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
    夕阳古道,一个身影缓缓而行,拖着常常的影子在山坡上驻足凝望,他面色沉重怨戾极深,宽松的长袍露出一只野兽的臂膊,利爪锋芒毕露,强健的支臂雄壮有力。

    汉字详情

    zhù [zhu]
    部首: 320
    笔画: 8
    五笔: C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YG
    四角: 701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主声。本义:马立止)

    (2) 同本义

    驻,马立也。——《说文》

    驻驾。——《后汉书·灵帝纪》。注:“停车处也。”

    驻,止也。——《苍颉篇》

    怅容与而久驻兮。——《文选·班昭·东征赋》

    主称未醉,惟见马驻。——宋之问《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

    (3) 又如:驻马(驻鞍、驻勒。都指使马停下不走)

    (4) 古时特指车驾停立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汉书》

    (5) 又如:驻罕(古代帝王在外停驻);驻盖(驻轸、驻轴、驻轮、驻轩等,都指停车);驻驾庑(停车棚);驻辇(帝王外出,停在某处)

    (6) 停留;止住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驻步(停步,止步;停留而不前进或离去);驻气(静气,屏息);驻蹇(使驴停下不走);驻敌(止住敌人的攻势);驻云(止住云动);驻水(拦水)

    (8) 驻扎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 夏口。(住,通“驻”。)——《资治通鉴》

    (9) 又如:进驻(军队开进某一地区驻扎下来);驻泊(停船逗留;宋代屯驻各州的军队);二连驻在河边;驻宿(驻扎过夜);驻屯(驻扎);驻止(驻扎);驻戍(驻扎防守)

    (10) 居留其地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驻使(驻留外国的大使及公使);驻锡(指僧人之居住寺庙);驻所(机构驻在地)

    (12) 留住

    莎深苔滑地无尘,竹冷花迟剩驻春。——唐· 雍陶《访友人幽居》

    (13) 又如:驻春(留住春天);驻年(留住年华);驻颜(留住容貌使不衰老);驻色(留住年华)

    英文翻译

    to be stationed at, reside at; to stop

    方言集汇

    ◎ 粤语:zyu3

    宋本广韵

    [zu]
    部首: 717
    笔画: 7
    五笔: KH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R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形容词

    (1)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词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词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英文翻译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z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句去聲合口三等tsĭucyoh/zi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