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在地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驻地。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七回:“常设会审委员会,于 俄 领事驻在地设置之。”
引证解释
⒈ 驻地。
引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七回:“常设会审委员会,于俄领事驻在地设置之。”
驻在地的网络释义
驻在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主声。本义:马立止)
(2) 同本义
驻,马立也。——《说文》
驻驾。——《后汉书·灵帝纪》。注:“停车处也。”
驻,止也。——《苍颉篇》
怅容与而久驻兮。——《文选·班昭·东征赋》
主称未醉,惟见马驻。——宋之问《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
(3) 又如:驻马(驻鞍、驻勒。都指使马停下不走)
(4) 古时特指车驾停立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汉书》
(5) 又如:驻罕(古代帝王在外停驻);驻盖(驻轸、驻轴、驻轮、驻轩等,都指停车);驻驾庑(停车棚);驻辇(帝王外出,停在某处)
(6) 停留;止住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驻步(停步,止步;停留而不前进或离去);驻气(静气,屏息);驻蹇(使驴停下不走);驻敌(止住敌人的攻势);驻云(止住云动);驻水(拦水)
(8) 驻扎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 夏口。(住,通“驻”。)——《资治通鉴》
(9) 又如:进驻(军队开进某一地区驻扎下来);驻泊(停船逗留;宋代屯驻各州的军队);二连驻在河边;驻宿(驻扎过夜);驻屯(驻扎);驻止(驻扎);驻戍(驻扎防守)
(10) 居留其地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驻使(驻留外国的大使及公使);驻锡(指僧人之居住寺庙);驻所(机构驻在地)
(12) 留住
莎深苔滑地无尘,竹冷花迟剩驻春。——唐· 雍陶《访友人幽居》
(13) 又如:驻春(留住春天);驻年(留住年华);驻颜(留住容貌使不衰老);驻色(留住年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3) 又如: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
(4) 居于,处于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公在乾侯。——《春秋·昭公三十年》
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平原不在。——《世说新语·自新》
人在室中。——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其在一室。
(5) 又如:文件在桌上;在侍(儿女在父母身旁);在室(女子未婚);在丧(居丧)
(6) 在于;决定于
山不在高。——唐·刘禹锡《陋室铭》
水不在深。
不在他人。——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全在我少年。
(7) 又如:贵在坚持;这事在你自己;要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在道(在于正道)
(8) 留在,属于。如:在党不在党?在籍(在官籍上注名);在官(在职为官);在服(在职,居官);在事(居官任事);在栋(官居高位);在势(当权)
(9) 省视;观察
存往者,在来者。——《大戴礼记》
(10) 存问,问候
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到
把橹一摇,那小船早荡在江心里去。——《水浒传》
介词
(1) 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
宜在今日。——《资治通鉴》
便在前发。
在药则未为良时。(在药就药材来说。)——宋·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在研究所工作;在梦中;在夜里;在某种情况下;在斯(在这里);在道(正在途中);在里(在军中;在里);在假(在假期中);在官言官(官:古地存放档案的机构。引申为地方。在什么地方处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在堂(在屋里)
(3) 从
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诈奸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不肯放。——《水浒传》
副词
(1) 才;正在 ?
(2) 又如:在建造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相当于“得”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表示一定的语气
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王安石《华严院此君亭》
(3) 相当于“着”
料想双亲像,他每留在。——《琵琶记》
名词
(1) 地方;处
吾犹不能之(到)在。——王充《论衡》
无日不营,无在不卫。——《辽史·营卫志上》
(2)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6 coi1 [梅县腔] hoi1 toi1 cai1 cai5 coi1 [宝安腔] cai3 [客英字典] cai5 coi1 [陆丰腔] cai5 cai6 coi1 [客语拼音字汇] cai4 coi1 [东莞腔] cai3 [沙头角腔] cai5 cai1 coi1 coi5 [台湾四县腔] cai5 coi1
◎ 潮州话:do6(tõ), zai6(tsã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在 | 昨宰 | 從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zaix/dzoj | dzʰɒi |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dì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地 | 徒四 | 定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diih/dih | dʰ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