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导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驯道 ”。训导。
《史记·文帝本纪》:“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 元 姚燧 《谭公神道碑》:“公与处八年,细故则让,事或害政,则诚意驯导,以理使孚信之,能改而止。”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驯道”。训导。
引《史记·文帝本纪》:“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
元姚燧《谭公神道碑》:“公与处八年,细故则让,事或害政,则诚意驯导,以理使孚信之,能改而止。”
驯导的网络释义
驯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马,川声。本义:马驯服)
(2) 同本义。亦指鸟兽驯服
驯,马训也。——《说文》
养野鸟兽使服谓之训。——《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驯,性行调顺也。——《字林》
乃驾驯駮之驷。——《史记·司马相如传》
南越献驯象。——《汉书·武帝纪》
马先驯而后求良。——《淮南子》
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唐· 韩愈《送惠师》
(3) 又如:驯兽(驯服之兽);驯雉(驯顺的雉);驯禽(驯养的禽鸟);驯鹿(驯养的鹿);驯乌(驯顺的乌鸦);驯象(驯养的象)
(4) 泛指顺服
能明驯德。——《史记·五帝纪》
驯至其道。——《易·坤》
驯行孝谨。——《史记·万石君传》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宋· 苏轼《放鹤亭记》
(5) 又如:驯良;驯顺(驯服和顺);驯狎(驯顺可亲近);驯懦(驯服懦弱);驯警(驯顺而有警觉);驯粗(驯服而有野性)
(6) 熟悉
汉儿刍秣久,相驯通语言。—— 清· 施闰章《新都戍》
(7) 又如:驯悉(熟悉)
(8) 善良
知恶政之不可久,则虽苛烦之法,自可调之使驯。——清· 王夫之《宋论》
(9) 又如:驯谨(善良谨慎);驯行(善良的行为)
动词
(1) 使驯服;使和顺
龙驹之子,方乃驯驾,所以此国多出善马。——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2) 又如:驯驾(训练驾车);驯兽(使兽驯顺)
(3) 解释
又以先王之书,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墨子》
副词
(1) 逐渐地,循序渐进
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说苑》
(2) 又如:驯致(顺其自然而逐渐达到;顺应情致的自然发展);驯增(逐渐增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2) 同本义
导,引也。——《说文》
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导官令本。——《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
导官。——《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
导一茎六穗于庖。——《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导子(官员出行时在前面开路的仪仗队);导从(古代官员出行时,担任前导和后从的人);导仗(前导的仪仗)
(4) 教导
而不可以导人。——《淮南子·缪称》。注:“教也。”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5) 又如:导播(电视台中指导表演、监督整个节目播出的专业人员);导训(引导而使和顺)
(6) 疏通
为川者决之使导。——《国语·周语上》
(7) 又如:导行费(汉灵帝时,郡国、地方每在进贡朝廷之外,另有物品给中署,做为所献之物的导行费);导款(疏通);导泄(疏导排泄)
(8) 启发,开导
忠信以导之。——《吕氏春秋·适威》。注:“犹先也。”
是以导于民。——《国语·晋语》。注:“训也。”
然后导以取保,出启于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导谕(劝导晓谕);导示(指导启示)
(10) 传导 。如:导电;导热
(11) 引诱
导之以政。——《论语》。皇疏:“谓诱引也。”
(12) 又如: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导谀(谄媚阿谀,曲意逢迎。)
(13) 导致;引起 。如:导因(起因);导迎(招致)
名词
(1) 向导,引路人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史记·大宛列传》
(2) 又如:导首(前导;领头);前导(领头人)
介词
顺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