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导

xùn dǎo [ xun dao]
繁体 訓導
注音 ㄒㄨㄣˋ ㄉㄠ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训导 xùndǎo

(1) 教训开导;教育学名词。训导与训育涵义大致相同

lesson;instruct and guide

词语解释

  1. 教诲开导。

    《国语·楚语上》:“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诸君空受爵禄,而无训导之义。” 唐 吕温 《<地图志>序》:“使嗜学之徒,未披文而见义,不由户而覩奥,斯训导之明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正音书院》:“但语言自幼习成,骤难更改,故必徐加训导,庶几歷久可通。”

  2. 学官名。

    明 清 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諭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諭,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清史稿·职官志三》:“儒学:府教授、训导,州学正、训导,县教諭、训导,俱各一人。”

引证解释

⒈ 教诲开导。

《国语·楚语上》:“闻一二之言,必诵志而纳之,以训导我。”
《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诸君空受爵禄,而无训导之义。”
唐吕温《<地图志>序》:“使嗜学之徒,未披文而见义,不由户而覩奥,斯训导之明也。”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正音书院》:“但语言自幼习成,骤难更改,故必徐加训导,庶几歷久可通。”

⒉ 学官名。 明清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

《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諭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諭,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清史稿·职官志三》:“儒学:府教授、训导,州学正、训导,县教諭、训导,俱各一人。”

训导的国语词典

教训劝导。

训导的网络释义

训导

  • 教训开导;教育学名词。训导与训育涵义大致相同。
  • 训导造句

    值此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我谨代表我自己向您父亲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因为他的培育和训导我才有了您这样可爱和贴心的朋友!感谢您的父亲!
    维那,赶快扶我起来!
    陈一生他们几个没什么治军经验,不过好在手下人不多,又有罗威这种正规军团出身的人训导,号角军的组织性、纪律性还是日渐增强。
    芭蕾的训导:只有真正的信徒才能忍受得了芭蕾严峻的训练。
    邻县民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
    "没有客户利润,精诚将寸步难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训导,但在精诚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频繁被提及的。
    陈寅恪家族中,陈宝箴的父亲临死前训导他说,成德起自困穷,败身多因得志。
    台中县某初二学生阿文,不小心瞄了抽烟学生一眼,被对方拐脚摔伤,阿文的爸爸找到学校,训导主任劝说称,会请“学生帮的老大”要求手下,不要再弄阿文了。
    训导员给警犬身上喷洒了避蚊剂,带着它在荒原的小路上散步,像一对对亲密的朋友一样,一起度过傍晚美好的时光。
    公正不阿的训导主任还真的手下不留情呀!都给那些人一个警告记过处分。
    陆、训导处组长在工作负荷向度的压力知觉程度高于总务处组长。
    出任圣路中学首任校长的是原潞河中学教务长靳铁山,教育主任和训导主任由潞河校友、教师潘智源和强一经分别担任。
    起誓完毕,还要挨个拜访土匪团伙“四梁八柱”各位领导,接受训导。
    会后,冯沪祥具文向校长阎振兴告状,台大训导处发文要求哲学系代主任赵天仪解除陈鼓应的导师职务,钱永祥也以“荒谬重伤同学”为由,受到记大过一次的处分。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找到沈崇的注册卡后,北大注册组的刘主任对刘时平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对外声张,因为训导长陈雪屏老早就吩咐过不许外人查看。
    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人要如何超越自己的境遇,这并非是可以训导出来的指向,只能是一种天性。隐约中引领着更为广阔的界限。不管当时如何,胸中是否有大志,一早是看得出来的。
    就像上帝训导我们,纠正我们的过错,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我们作为父母的也一样,必须教导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具有辨别是非的智慧和常识。
    在某军区训练场,却能感受到生机嫣然,一排排穿着绿色军装的钢铁男儿,英姿焕发,气宇轩昂,敏锐如炬的目光看着特战旅猎鹰大队长箫云的训导。

    汉字详情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KH
    五行:
    仓颉: IVLLL
    四角: 32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4)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5)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6) 训练;讲习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7)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8) 顺从;归顺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9) 取名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名词

    (1) 典式、法则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英文翻译

    teach, instruct; exegesis

    方言集汇

    ◎ 粤语:fan3

    宋本广韵

    dǎo [dao]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NFU
    五行:
    仓颉: RUDI
    四角: 773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2) 同本义

    导,引也。——《说文》

    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导官令本。——《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

    导官。——《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

    导一茎六穗于庖。——《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导子(官员出行时在前面开路的仪仗队);导从(古代官员出行时,担任前导和后从的人);导仗(前导的仪仗)

    (4) 教导

    而不可以导人。——《淮南子·缪称》。注:“教也。”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5) 又如:导播(电视台中指导表演、监督整个节目播出的专业人员);导训(引导而使和顺)

    (6) 疏通

    为川者决之使导。——《国语·周语上》

    (7) 又如:导行费(汉灵帝时,郡国、地方每在进贡朝廷之外,另有物品给中署,做为所献之物的导行费);导款(疏通);导泄(疏导排泄)

    (8) 启发,开导

    忠信以导之。——《吕氏春秋·适威》。注:“犹先也。”

    是以导于民。——《国语·晋语》。注:“训也。”

    然后导以取保,出启于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导谕(劝导晓谕);导示(指导启示)

    (10) 传导 。如:导电;导热

    (11) 引诱

    导之以政。——《论语》。皇疏:“谓诱引也。”

    (12) 又如: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导谀(谄媚阿谀,曲意逢迎。)

    (13) 导致;引起 。如:导因(起因);导迎(招致)

    名词

    (1) 向导,引路人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史记·大宛列传》

    (2) 又如:导首(前导;领头);前导(领头人)

    介词

    顺着

    英文翻译

    direct, guide, lead, conduc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