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扑鼻

xiāng qì pū bí [xiang qi pu bi]

词语释义

芬芳的气味不待嗅而自入鼻中。形容芬芳的气味浓郁而四溢。

香气扑鼻造句

校园里百花盛开,香气扑鼻。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你神清气爽。
春天到了,公园里桃红柳绿,来公园里参观地人络绎不绝,花坛里的花全部开放,香气扑鼻!公园的门口两旁有两盆美丽的蝴蝶兰,人们看了,赞叹不已,在一个小湖边,人们在那里拍照留恋,一群可爱的孩子兴致勃勃的来到公园的儿童区域玩耍,让人流连忘返。这些花朵和景色一泼接一批,公园真美。
看着那香气扑鼻的粉蒸肉,李二姐早已垂涎欲滴。
语文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让人乘风破浪;语文是香气扑鼻的蔷薇,让人回味无穷。
吆喝是一朵绚丽鲜花,香气扑鼻。
切开瓜,香气扑鼻,有点像奶油味,还带点柠檬的清香。瓜瓤黄黄的,吃到嘴里,甜到心里。把哈密瓜切成小块,再倒进酸奶,可以做成酸甜可口的沙拉;把哈密瓜和牛奶放进搅拌机打碎,还可以做成香甜的哈密瓜奶昔。
友情就像久酿的老酒,越久越香,友情就像鲜艳的玫瑰,香气扑鼻,友情就像经历风霜的古镇,越老越美,愿我们的友情天长地久!
那满山遍野的槐花,洁白无瑕,香气扑鼻。
其实红烧肉炒饭的制作方法极为简单,只是将熬制入味的大块红烧肉加入到炒饭中,整碗饭立马变得香气扑鼻。
盛夏,月季花像一个穿着粉红色衣裙的少女,在绿叶中翩翩起舞;牡丹花开得更加美丽了,她娇媚艳丽,香气扑鼻。那几棵老杨树也长满了绿色,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
重阳菊花黄,正是佳节好时光;重阳桂花香,香气扑鼻满庭芳;重阳糕点甜,甜香迷人乐开颜;重阳祝福美,声声问候暖心扉!提前祝你重阳快乐,美好心情!
生命是你期待莲花,长出的却是肥大而香气扑鼻的芒果。
炖熟后,鸡身滚瓜流油,光亮润泽,肉酥汤清,香气扑鼻,味美可口。
我闻着苹果,一阵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闻着闻着我就想咬一大口下来,真是香气迷人啊!我的同桌蔡灵灵被香气迷得用舌头添苹果皮呢!
谷雨香椿鱼,美味香满你:小棵香椿叶,洗净与面粉、盐、鸡蛋和水搅匀,放入油锅里炸出一尾尾“香椿鱼”,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香气扑鼻。
我走到桂花树下,一阵秋风吹来,树上的桂花都纷纷飘落下来,香气扑鼻,像夏夜里闪闪发光的星星。
酒是一种名为朱果的果实酿的酒,虽然时间还不太长,却也香气扑鼻,对于不胜杯酌的两人正好合适。
金门高粱酒名闻遐而,我就只饮一小杯,已觉香气扑鼻,味道醇正,的确是名不虚传。

汉字详情

xiāng [xiang]
部首: 906
笔画: 9
五笔: T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DA
四角: 206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2) 同本义

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

黍稷靡馨。——《左传·僖公五年》

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诗·大雅·生民》

(3)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诗·周颂·载芟》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 辛弃疾《西江月》

淅玉炊香粳。——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4) 泛指好闻的气味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梅花绝句》

(5) 又如:香鼠(一种皮毛名贵的貂);香醪(芳香的酒);香楠(芳香的楠木)

(6) 气味美好

树橘柚者,食 之则甘,嗅之则香。——《雅南子·外储说左下》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香而甘也。——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

香且甘者。

(7) 又如:饭热菜香;在病中他吃喝都觉得不香

(8) 睡得踏实 。如:她睡得正香

(9) 受欢迎

孰知不问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10) 又如: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香亮(称心;宠爱);这首歌曲很吃香

(11) 亲热

咱们这么坐着亲香。——《儿女英雄传》

(12) 又如:亲香(亲热、亲近)

(13) 美好

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14) 又如:香土;香玉;香轮;香雨

名词

(1) 草木香料,常掺以木屑做成细条,点燃用以祭祀祖先或神佛

爇香于鼎。——《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香培玉琢(就像用香料造成、美玉雕出一样);香积行童(僧寺伙房的帮厨者)

(3) 指香炉 。如:香坛(拜佛时放香炉烛台的桌案);香亭(放置香炉的彩亭。赛会或出殡时所用)

(4) 指花 。如:香祖(兰的别名);香橼(香橼树的果实);香包(花苞)

(5) 形容有关女子的事物 。如:香钩(喻旧时妇女裹过的脚);香罗(纱罗的美称);香车宝马(贵妇所乘用的车马)

(6) 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如:香消玉殒(比喻女子死亡)

(7) 好的名声 。如:留香百世

(8) 旧时秘密结社的宗派称号 。如:山、堂、香、水等秘密组织

动词

(1) 亲,亲吻 。如:香香面孔;香香嘴

(2) 抽;吸(鸦片烟)

咱们去香一筒好吗?——《负曝闲谈》

英文翻译

fragrant, sweet smelling, incens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ong1 [客英字典] hiong1 [海陆丰腔] h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ong1 [宝安腔] hiong1 [梅县腔] hiong1 [陆丰腔] hiong1 [东莞腔] hiong1 [台湾四县腔] h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許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hiang/xiang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
[pu]
部首: 330
笔画: 5
五笔: RHY
五行:
仓颉: QY
四角: 53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2) 同本义

扑,挨也。——《说文》

扑,击也。——《广雅》

连杖曰扑。——《通俗文》

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淮南子·说林》

举筑扑秦皇帝,不中。——《史记·刺客列传》

吾即扑杀汝。——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扑掌(拍掌。表示惊讶、惋惜);扑作教刑(用板子责打违反礼教的人);扑刑(指教师用戒尺、教鞭之类对学生所作的体罚);扑抶(杖击,鞭打);扑责(杖击责罚);扑枣(击落枣子)

(4) 进攻

秦破 韩、 魏,扑师 武。——《史记·周本纪》

(5) 拂着;拂拭

旋见鸡伸颈摆扑。——《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扑复(扑击);扑手(扑击的招数);扑殄(扑灭);扑剪(扑灭铲除)

(7) 倾倒。通“仆”

秦破 韩魏,扑师武。——《史记·周本纪》

朽机懼倾扑。——韩愈《纳凉联句》

(8) 又如:扑翻身(跪下后两手伏地,扑倒身子);扑跌(相扑,摔交);扑破(摔破;摔坏);扑杀(摔死;击杀)

(9) 直冲 。如:孩子一下子扑到他妈的怀里去;老虎向山羊扑去

(10) 赌博 。如:扑卖(宋元时小商败推销用的一种博戏手法,以钱为赌具)

(11) 尽全力 。如: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

(12) 〈方〉∶伏,趴 。如:扑在桌上看地图

(13) 喻指烟、气之属直冲(人的感官)

剖之,有如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又如:扑面

名词

(1) 某些拍、拭的用具 。如:粉扑;毬扑

(2) 棰杖

永泰中,余任 洛阳丞,以扑抶军骑。—— 唐· 韦应物《示从子河南尉班》

名词

(1) 鞭子;戒尺。古代体罚用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扑罚(以鞭扑来惩罚);扑挞(鞭打)

英文翻译

pound, beat, strike;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pok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普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pʰukphuk
[bi]
部首: 1401
笔画: 14
五笔: THL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WML
四角: 26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2)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主臭者也。——《说文》

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老子》

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肤灭鼻。——《易·噬》。虞注:“艮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荣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鼻饮(用鼻饮水);鼻准(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鞍鼻

(4) 初始,发端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 汾隅。——《汉书·扬雄传》

英文翻译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头角腔] pi5 [东莞腔]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台湾四县腔] pi5 [梅县腔] pi5 [宝安腔] pi3 [陆丰腔] p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bʰibjiih/b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