饧箫

xíng xiāo [xing xiao]
繁体 餳簫
注音 ㄒ一ㄥˊ ㄒ一ㄠ

词语释义

卖饴糖人所吹的箫。

词语解释

  1. 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语本《诗·周颂·有瞽》:“簫管备举。” 郑玄 笺:“簫,编小竹管,如今卖餳者所吹也。” 孔颖达 疏:“其时卖餳之人吹簫以自表也。”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清 龚自珍 《冬月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卷,沉沉止復吹。”

引证解释

⒈ 卖饴糖人所吹的箫。

语本《诗·周颂·有瞽》:“簫管备举。”
郑玄笺:“簫,编小竹管,如今卖餳者所吹也。”
孔颖达疏:“其时卖餳之人吹簫以自表也。”
宋汤恢《倦寻芳》词:“餳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清龚自珍《冬月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卷,沉沉止復吹。”

饧箫的网络释义

饧箫

  • xíng xiāo ㄒㄧㄥˊ ㄒㄧㄠ
  • 饧箫(饧箫)
  • 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语本《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郑玄 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 孔颖达 疏:“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 宋 汤恢 《倦寻芳》词:“饧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清 龚自珍 《冬月小病寄家书作》诗:“饧箫咽穷卷,沉沉止复吹。”
  • 汉字详情

    táng,xíng [tang,xing]
    部首: 328
    笔画: 6
    五笔: QNNR
    仓颉: NVNSH
    四角: 27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

    泼火雨初晴。草色青青。傍檐垂柳卖春饧。——宋· 李彭老《浪淘沙》

    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唐· 刘禹锡《历阳书事》

    (2) 又如:饧糟(熬麦芽糖剩下的渣子);饧饼(一种糖饼);饧粥(甜粥);饧蜜(糖蜜);饧糖(麦芽糖);饧桃(甜桃)

    动词

    (1) 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如:糖饧了

    (2) 形容眼色朦胧

    八戒饧眼偷看,你道他怎生打扮。——《西游记》

    只觉口齿缠绵,眉眼愈加饧涩,忙伏侍他睡下。——《红楼梦》

    (3) 又如:饧涩(精神涣散,眼色朦胧);饧眼(脒着眼睛,朦胧而视)

    英文翻译

    sugar, syrup; malt sugar; sticky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宋本广韵

    xiāo [xiao]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VI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LLL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1) (形声。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洞箫,竹制的管乐器)

    (2) 同本义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后世用一根管子。竖着吹的叫洞箫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说文》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箫女, 湘波鼓瑟妃。—— 唐· 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箫韶以随。——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箫韶(大磬。泛指乐器;又指舜的乐曲。借指乐声);箫笛(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4) 弓的末端

    右执箫,南扬弓。——《仪礼》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宋本广韵

    饧箫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