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

hún tún [ hun tun]
繁体 馄饨

词语释义

馄饨 húntun

(1) 以面团皮包裹馅心后,放在汤水中煮熟,和汤同时食用

dumpling won ton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餫飩”。 1.一种面食。用薄面片包馅做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今衣冠家名食,有 萧 家餛飩,漉去汤肥,可以瀹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痢》:“水穀痢、小儿疳痢,﹝樗白皮﹞并水和作餫飩煮食。”《水浒传》第三回:“ 郑屠 道:‘却纔精的,怕府里要裹餛飩,肥的臊子何用?’”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冬至》:“夫餛飩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二章:“ 皮皮 ,你们要是遇见了馄饨担子,就叫他挑到我这儿来,我要吃馄饨。”

餛飩的国语词典

一种用面粉做成薄皮,内包肉馅,煮熟后可食用的食品。

餛飩的网络释义

馄饨

  • 馄饨是一个汉语词汇,汉语拼音是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轻声;粤语:wɐn3 tɐn1,音同“云吞”;山东话:hún dùn;英文名:Wonton、Huntun)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一道民间传统面食,用薄面皮包肉馅儿,下锅后煮熟,食用时一般带汤。
  • 餛飩的翻译

    英语: wonton,Taiwanpr.[hun2dun5]
    德语: Huntun[hochchin.Lehnwort](gefüllteTeigtäschchen)(S,Ess),Wantan[kanton.deutscherLehnwort](gefüllteTeigtäschchen)(S,Ess),Wonton[kanton.englischerLehnwort](gefüllteTeigtäschchen)(S,Ess)
    法语: bouillondepetitsraviolis,wonton

    汉字详情

    hún [hun]
    部首: 809
    笔画: 16
    五笔: WYVX
    仓颉: OIAPP
    四角: 86712

    英文翻译

    dumpling soup, wonton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2 [客语拼音字汇] fun2 vun2 [东莞腔] wun2 [宝安腔] wun2 fun2 [客英字典] fun2 [台湾四县腔] f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昆平聲合口一等ɣuənghuon/huon
    tún [tun]
    部首: 809
    笔画: 12
    五笔: WYVN
    仓颉: OIPU
    四角: 85717

    英文翻译

    stuffed dumpl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tan1 t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n2 [客英字典] tun2 [梅县腔] tun2 [客语拼音字汇] tun1 [台湾四县腔] tun2 [东莞腔] tun1 [宝安腔] tun1 t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渾平聲合口一等dʰuəndu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