飨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声响明晰。饗,通“ 响 ”。
《汉书·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韦饗昭。” 颜师古 注:“饗读曰响,昭,明,言声响之明也。”
引证解释
⒈ 声响明晰。饗,通“响”。
引《汉书·礼乐志》:“五音六律,依韦饗昭。”
颜师古注:“饗读曰响,昭,明,言声响之明也。”
飨昭的网络释义
飨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食,从乡,乡亦声。本义:乡人相聚宴饮)
(2) 同本义
飨,乡人饮酒也。——《说文》
飨,歆飨。——《广韵》
尚蚃。——《仪礼·少牢馈食礼》
将弗克飨为人而已。——《国语·晋语一》
君其飨之。——《国语·晋语四》
先祭而后飨。——《淮南子·说山》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豳风》。毛传:“飨,乡人饮酒也。”
(3) 设盛宴待宾客
钟鼓既没,一朝飨之。——《诗·小雅·彤弓》
及飨日,帷诸门左。——《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夫人姜氏飨 齐侯。——《谷梁传·庄公四年》。注:“飨,食也,两君相见之礼。”
飨礼九献。——《周礼·大行人》
壹食再飨。——《仪礼·聘礼》
而后飨冠者。——《礼记·曾子问》
(4) 又如:飨客;以飨群臣;飨日(宴请之日);飨赐(宴请宾客);飨会(宴会)
(5) 祭献
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 沛国谯县,大飨先茔。——《三国演义》
(6) 又如:飨牢(祭献神灵或祖先的牺牲);飨坟(用酒食祭扫坟茔)
(7) 犒赏,赏赐 。如:飨祚(赐福。特指给予帝位)
(8) 用酒食慰劳
旦日飨士卒。——《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飨士(以酒饭款待兵士)
(10) 享受。通“享”
子,周公之孙也,多飨大利,犹思不义。——《左传·哀公十五年》
王飨礼,命之宥。——《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飨德怀恩。——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飨国(国君在位期间。同享国);飨福(享受福祉。即享福);以飨读者;飨国(享国);飨年(统治国家的年数)
(12) 接受酒食
神飨而民听。——《国语·周语上》
飨,受食亦曰飨。——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2) 同本义
昭,日明也。——《说文》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楚辞·大招》
(3) 又如:昭式(光明的法度);昭列(光明);昭衍(光明广布);昭亮(明亮);昭美(光明美好)
(4) 彰明,显著
所以昭炯戒。——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昭升(显著地升闻);昭名(显著的声名);昭灼(明显;显著);昭明(显明;显著);昭速(明显地招引)
名词
(1) 光;亮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2) 又如:昭回(晨辰光耀回转);昭耀(光耀);昭晳(光亮)
(3) 古时宗法制度 ,宗庙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穆”。又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
(4) 姓
动词
(1) 显扬;显示
昭陛下圣明。——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昭畅(大大发扬);昭文(显扬文采);昭武(显扬武威)“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eu1 [东莞腔] zau1 [客英字典] zhau1 [台湾四县腔] zau1 zeu1 [梅县腔] zhau1 shau1 [海陆丰腔] zhau1 [陆丰腔] zh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昭 | 止遙 | 章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tɕĭɛu | cjeu/tj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