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颠簸;翻腾。
宋 梅尧臣 《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沉文通谢师厚师直会开宝塔院》诗:“敢忘主人勤,颠扑困驭者。” 清 袁枚 《新齐谐·蜈蚣吐丹》:“少顷,水如沸汤,热气上冲。蛇在水中,颠扑不已,未几死矣,横浮水面。” 艾青 《马赛》诗:“看城市的街道摆荡着,货车也像醉汉一样颠扑。”
引证解释
⒈ 颠簸;翻腾。
引宋梅尧臣《李审言相招与刁景纯周仲章裴如晦冯当世沉文通谢师厚师直会开宝塔院》诗:“敢忘主人勤,颠扑困驭者。”
清袁枚《新齐谐·蜈蚣吐丹》:“少顷,水如沸汤,热气上冲。蛇在水中,颠扑不已,未几死矣,横浮水面。”
艾青《马赛》诗:“看城市的街道摆荡着,货车也像醉汉一样颠扑。”
颠扑的网络释义
颠扑
颠扑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真声。本义:头顶)(2) 同本义
颠,顶也。——《说文》
班序颠毛。——《国语·齐语》
诲于华颠胡老。——《后汉书·蔡邕传》
(3) 又如:颠毛(头发);颠顶(头顶);颠童(形容老人头发稀少)
(4) 泛指物体的顶部
(5) 如:颠日(天日,天空的太阳);颠杪(顶端末梢);颠委(指水的上源和下游)
(6) 马的额头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
(7) 本,始
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清· 王士祯《西城别墅记》
(8) 古县名 。指滇池县,西汉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两汉为益州郡治所
(9) 姓
动词
(1) “颠”假借为“蹎”。仆倒,倒下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颠越不恭。——《书·盘庚中》
造次必如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论语·季氏》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颠踬(被东西绊倒。比喻坎坷不顺利);颠不刺(颠倒;风流);颠头播脑(摇头晃脑。形容得意的样子)
(3) 跑,跳起来跑 。如:对不起,我得颠儿了
(4) 上下倒置
颠之倒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5) 又
倒之颠之。
(6) 又如:颠蹶(颠倒失次);颠错(颠倒错乱);颠趾(颠倒失所)
(7) 陨坠,覆亡 。如:颠陨(坠落);颠殒(死亡,覆灭);颠坠(坠落,陨落);颠跻(坠落);颠越(陨落,坠下)
(8) 颠簸 。如:车颠得厉害;颠动(抖动)
(9) 掂 。如:颠夺(反复斟酌);颠算(反复盘算)
形容词
(1) 狼狈困顿 。如:颠连(困苦不堪);颠沛(动荡;困苦);颠险(挫折,磨难)
(2) 疯狂,发疯,发狂。通“癫”
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唐· 张籍《罗道士》
(3) 又如:颠狂(木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颠劣(颠狂顽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2) 同本义
扑,挨也。——《说文》
扑,击也。——《广雅》
连杖曰扑。——《通俗文》
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淮南子·说林》
举筑扑秦皇帝,不中。——《史记·刺客列传》
吾即扑杀汝。——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扑掌(拍掌。表示惊讶、惋惜);扑作教刑(用板子责打违反礼教的人);扑刑(指教师用戒尺、教鞭之类对学生所作的体罚);扑抶(杖击,鞭打);扑责(杖击责罚);扑枣(击落枣子)
(4) 进攻
秦破 韩、 魏,扑师 武。——《史记·周本纪》
(5) 拂着;拂拭
旋见鸡伸颈摆扑。——《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扑复(扑击);扑手(扑击的招数);扑殄(扑灭);扑剪(扑灭铲除)
(7) 倾倒。通“仆”
秦破 韩魏,扑师武。——《史记·周本纪》
朽机懼倾扑。——韩愈《纳凉联句》
(8) 又如:扑翻身(跪下后两手伏地,扑倒身子);扑跌(相扑,摔交);扑破(摔破;摔坏);扑杀(摔死;击杀)
(9) 直冲 。如:孩子一下子扑到他妈的怀里去;老虎向山羊扑去
(10) 赌博 。如:扑卖(宋元时小商败推销用的一种博戏手法,以钱为赌具)
(11) 尽全力 。如: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
(12) 〈方〉∶伏,趴 。如:扑在桌上看地图
(13) 喻指烟、气之属直冲(人的感官)
剖之,有如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又如:扑面
名词
(1) 某些拍、拭的用具 。如:粉扑;毬扑
(2) 棰杖
永泰中,余任 洛阳丞,以扑抶军骑。—— 唐· 韦应物《示从子河南尉班》
名词
(1) 鞭子;戒尺。古代体罚用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扑罚(以鞭扑来惩罚);扑挞(鞭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扑 | 普木 | 滂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pʰuk | ph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