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扑不碎

diān pū bù suì [dian pu bu sui]
注音 ㄉ一ㄢ ㄆㄨ ㄅㄨˋ ㄙㄨㄟ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颠:跌到;扑:拍打。无论怎样摔打都破碎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无可辩驳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文天祥《西间书院释菜讲义》:“天地间只一个‘诚’字,更颠扑不碎。”

成语用法

颠扑不碎作谓语、定语;用于理论、学说等。

汉字详情

diān [dian]
部首: 616
笔画: 16
五笔: FHWM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CMBO
四角: 418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真声。本义:头顶)

(2) 同本义

颠,顶也。——《说文》

班序颠毛。——《国语·齐语》

诲于华颠胡老。——《后汉书·蔡邕传》

(3) 又如:颠毛(头发);颠顶(头顶);颠童(形容老人头发稀少)

(4) 泛指物体的顶部

(5) 如:颠日(天日,天空的太阳);颠杪(顶端末梢);颠委(指水的上源和下游)

(6) 马的额头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

(7) 本,始

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清· 王士祯《西城别墅记》

(8) 古县名 。指滇池县,西汉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两汉为益州郡治所

(9) 姓

动词

(1) “颠”假借为“蹎”。仆倒,倒下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颠越不恭。——《书·盘庚中》

造次必如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论语·季氏》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颠踬(被东西绊倒。比喻坎坷不顺利);颠不刺(颠倒;风流);颠头播脑(摇头晃脑。形容得意的样子)

(3) 跑,跳起来跑 。如:对不起,我得颠儿了

(4) 上下倒置

颠之倒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5) 又

倒之颠之。

(6) 又如:颠蹶(颠倒失次);颠错(颠倒错乱);颠趾(颠倒失所)

(7) 陨坠,覆亡 。如:颠陨(坠落);颠殒(死亡,覆灭);颠坠(坠落,陨落);颠跻(坠落);颠越(陨落,坠下)

(8) 颠簸 。如:车颠得厉害;颠动(抖动)

(9) 掂 。如:颠夺(反复斟酌);颠算(反复盘算)

形容词

(1) 狼狈困顿 。如:颠连(困苦不堪);颠沛(动荡;困苦);颠险(挫折,磨难)

(2) 疯狂,发疯,发狂。通“癫”

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唐· 张籍《罗道士》

(3) 又如:颠狂(木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颠劣(颠狂顽劣)

英文翻译

top, peak, summit; upset

方言集汇

◎ 粤语:din1

宋本广韵

[pu]
部首: 330
笔画: 5
五笔: RHY
五行:
仓颉: QY
四角: 53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击,打)

(2) 同本义

扑,挨也。——《说文》

扑,击也。——《广雅》

连杖曰扑。——《通俗文》

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淮南子·说林》

举筑扑秦皇帝,不中。——《史记·刺客列传》

吾即扑杀汝。——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扑掌(拍掌。表示惊讶、惋惜);扑作教刑(用板子责打违反礼教的人);扑刑(指教师用戒尺、教鞭之类对学生所作的体罚);扑抶(杖击,鞭打);扑责(杖击责罚);扑枣(击落枣子)

(4) 进攻

秦破 韩、 魏,扑师 武。——《史记·周本纪》

(5) 拂着;拂拭

旋见鸡伸颈摆扑。——《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扑复(扑击);扑手(扑击的招数);扑殄(扑灭);扑剪(扑灭铲除)

(7) 倾倒。通“仆”

秦破 韩魏,扑师武。——《史记·周本纪》

朽机懼倾扑。——韩愈《纳凉联句》

(8) 又如:扑翻身(跪下后两手伏地,扑倒身子);扑跌(相扑,摔交);扑破(摔破;摔坏);扑杀(摔死;击杀)

(9) 直冲 。如:孩子一下子扑到他妈的怀里去;老虎向山羊扑去

(10) 赌博 。如:扑卖(宋元时小商败推销用的一种博戏手法,以钱为赌具)

(11) 尽全力 。如: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

(12) 〈方〉∶伏,趴 。如:扑在桌上看地图

(13) 喻指烟、气之属直冲(人的感官)

剖之,有如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又如:扑面

名词

(1) 某些拍、拭的用具 。如:粉扑;毬扑

(2) 棰杖

永泰中,余任 洛阳丞,以扑抶军骑。—— 唐· 韦应物《示从子河南尉班》

名词

(1) 鞭子;戒尺。古代体罚用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扑罚(以鞭扑来惩罚);扑挞(鞭打)

英文翻译

pound, beat, strike;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pok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普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pʰukphuk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suì [sui]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YWF
五行:
仓颉: MRYOJ
四角: 1064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石,卒声。“石”是汉字部首之一,从“石”的字与石头有关。本义:破碎)

(2) 同本义

碎,细破也。——《广韵》

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庄子·人间世》

毂已破碎。——《荀子·法行》

不敢以全物予之,为其碎之之怒也。——《列子·黄帝?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碎首(撞碎其头);碎折(破碎断裂);碎扯百裂(撕裂得粉碎);碎身粉骨(身体粉碎。指死亡)

(4) 因极度忧伤而感到心痛难忍 。如:他妻子死时他心都碎了

形容词

(1) 琐细;繁杂

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汉书·黄霸传》

(2) 又如:碎小(琐细;自称家人儿女)

(3) 零星;细小

乱点碎红山杏发。——白居易《南湖早春》

(4) 又如:碎 砒(粉末;特小的碎块);碎玉(喻指牙齿);碎剐(一小块一小块地割取);碎碎(细细;零星;象声词);碎滴(细小的水珠);碎布;碎屑

(5) 说话唠叨;絮烦 。如:碎烦(麻烦,啰唆);碎过(说话唠叨且爱挑剔);碎嘴碎舌(方言。罗嗦;唠叨);闲言碎语

(6) 〈方〉∶年龄幼小 。如:碎女(幼女);碎娃(小孩)

英文翻译

break, smash; broken, busted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i5 [客语拼音字汇] sui4 [台湾四县腔] sui5 [宝安腔] sui5 [陆丰腔] sui5 [客英字典] sui5 [海陆丰腔] sui5 [东莞腔] sui5 [梅县腔] s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内去聲合口一等suaih/suoysu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