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臾

zhuān yú [ zhuan yu]
繁体 顓臾
注音 ㄓㄨㄢ ㄩˊ

词语释义

颛臾 Zhuānyú

(1) 春秋国名。风姓,相传是伏羲之后。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为鲁国的附庸

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the name of a state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China

(2) 又

词语解释

  1. 古国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费县 西北。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任 、 宿 、 须句 、 顓臾 、 风 姓也,实司 大皥 与 有济 之祀,以服事诸夏。” 杜预 注:“ 顓臾 在 泰山 南 武阳县 东北。”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 章炳麟 《封建考》:“ 於周 亦有 任 、 宿 、 须句 、 顓臾 ,实祀 有济 ,盖佌诸侯。”

引证解释

⒈ 古国名。故址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顓臾、风姓也,实司大皥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杜预注:“顓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
清曹寅《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顓臾早,征軺沂水初。”
章炳麟《封建考》:“於周亦有任、宿、须句、顓臾,实祀有济,盖佌诸侯。”

颛臾的网络释义

颛臾

  • 颛臾(zhuān yú),古国名,相传以风为姓的东夷部落首领太皞,在远古时代就建立了颛臾方国。西周初期,成王封之为颛臾王,周天子给颛臾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由于颛臾国小势弱,到了春秋初期就变成了鲁国附庸。但颛臾终因势单力薄,后被楚国所灭。
  • 颛臾造句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即使是发生过血腥的战争,也不过是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此所谓祸起萧墙之出处,却是道尽了大唐目下之窘境。

    汉字详情

    zhuān [zhuan]
    部首: 616
    笔画: 15
    五笔: MD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UB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善良

    猛兽食颛民。——《淮南子》

    (2) 又如:颛愚(忠厚善良);颛醇(善良淳朴)

    (3) 顽愚

    某比兴非工,颛蒙有素。——李商隐《献侍郎钜鹿公启》

    (4) 又如:颛庸(愚昧平庸);颛颛(愚昧无知的样子);颛蒙(愚昧);颛甿(愚昧的乡下人)

    (5) 通“专”。专门

    彭祖安乐各颛门教授。——《汉书·儒林严彭祖传》

    相国产颛兵秉政。——《汉书·高后纪》

    兼业颛利。——《汉书·货殖列传》

    动词

    (1) 专擅。通“专”

    颛妄言。——《史记·陈涉世家》

    颛作威福庙堂之上。——《汉书·诸侯王表》

    光颛权自恣。——《汉书·苏武传》

    (2) 又如:颛政(独揽政权);颛国(把持国政);颛权(独揽大权);颛事(独自处理事情)

    名词

    英文翻译

    good, honest; simple; respectful

    方言集汇

    ◎ 粤语:zyun1

    宋本广韵

    [yu]
    部首: 609
    笔画: 8
    五笔: VW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O
    四角: 77807

    详细解释

    动词

    (会意。《说文》:“从申,从乙。”不详。双音词“须臾”,片刻,一会儿)捆住拖拉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清· 姚鼐《登泰山记》

    形容词

    (1) 善

    臾,善也。——《集韵》

    (2) 肥沃的。后作“腴”

    郡县上臾之壤,守之若干。——《管子》

    英文翻译

    moment, instant, short whil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kui3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kui3 [梅县腔] j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求位脂B合去聲合口三等脂Bgyih/gwyhgʰ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