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祇

sòng qí [ song qi]
繁体 頌祇
注音 ㄙㄨㄥˋ ㄑ一ˊ

词语释义

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

词语解释

  1. 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

    《文选·扬雄<甘泉赋>》:“集乎礼神之囿,登乎颂祇之堂。” 李善 注:“为歌颂以祭地祇。”

引证解释

⒈ 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

《文选·扬雄<甘泉赋>》:“集乎礼神之囿,登乎颂祇之堂。”
李善注:“为歌颂以祭地祇。”

颂祇的网络释义

颂祇

  • 颂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òng qí,是指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
  • 汉字详情

    sòng [song]
    部首: 616
    笔画: 10
    五笔: WCD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CIMBO
    四角: 817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

    (2) 同本义

    颂,貌也。——《说文》

    鲁徐生善为颂。——《汉书·儒林传》

    庶考斯之颂仪。——《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

    (3)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容”

    (4) 占兆之词

    其颂皆千有二百。——《周礼·大卜》

    (5) 《诗经》的六义之一 。与风、雅、赋、比、兴合称六义。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收集在《周颂》、《鲁颂》、《商颂》中的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6) 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 。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诗行的长短不一和诗节形式的复杂为标志。如:史岑《出师颂》;颂赞(文体名。颂,是用以歌颂功德,如扬雄有《赵充国颂》;赞原用于赞美,后来也用于评论。如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

    动词

    (1) 歌颂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颂椒(歌颂皇后);颂子(文体的一种);颂古(佛家语。指选过去的公案,用诗句来颂出它的思想精义);颂美(赞扬他人的功德)

    (3) 祝颂 。如:顺颂时安;并颂俪祉

    (4) 通“诵”。朗读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否?——《孟子·万章下》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颂读,昼夜不息。——《后汉书·逸民传》

    英文翻译

    laud, acclaim; hymn; ode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6

    宋本广韵

    qí,zhǐ [qi,zh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QA
    仓颉: IFHVP
    四角: 32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

    (2) 同本义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

    (3)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

    (4) 通“疧”。病患

    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

    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

    形容词

    (1) 很大 。如:祇悔

    (2) 盛大

    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3) 另见 zhǐ

    英文翻译

    the spirit of the earth; (used for U+53EA 只) only, merely, but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zi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3 [陆丰腔] ki3 [宝安腔] ki2 | zi1 zi3 [海陆丰腔] ki2 [客英字典] di3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 潮州话:di2(tí) ki5(khî)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ʰĭegje/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