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企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企望。耸,通“ 竦 ”。
宋 梅尧臣 《子聪惠书备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诗:“今朝羡君游,胜事空耸企。”
引证解释
⒈ 犹企望。耸,通“竦”。
引宋梅尧臣《子聪惠书备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诗:“今朝羡君游,胜事空耸企。”
耸企的网络释义
耸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耳,从声。本义:耳聋) 同本义
子野听耸, 离朱目眩。—— 马融《广成颂》
耸,聋也…生而聋,陈、 楚、 江、 淮之间谓之耸。 荆阳之间及 山之东西双聋者谓之耸。——《方言》。 郭璞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
(2) 又如:耸昧(既聋又瞎。即昏瞶)
动词
(1) 高起;矗立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上耸千尺。—— 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耸人瞻仰(众人耸立瞻仰);耸秀(高耸秀丽);耸出(高耸突出);耸耳(高起的耳朵;竖起耳朵);耸然(高耸貌);耸峭(高耸陡峭);耸突(高耸突起);耸干(高挺的树干);耸擢(高耸突出);耸耸(竖起貌;挺立貌);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3) 比喻出众,不凡
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耸壑昂霄(矗立山谷间,高耸入云霄。比喻超拔出众,出人头地)
(5) 向上跳;向上动 。如:耸擢(跳跃);耸体(犹耸身)
(6) 劝勉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又如:耸恿(劝说);耸劝(劝导;警惕自勉)
(7) 通“怂”。怂恿 。如:耸恿(怂恿);耸臾(怂恿);耸踊(怂恿);耸惑(怂恿诱惑);耸踊(怂恿)
(8) 惊动;惊惧
耸之以行。——《左传·昭公元年》
驷氏耸。——《左传·昭公十九年》
身耸除洁。——《国语·周语下》
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刘禹锡《观柘枝舞》
(9) 又如:危言耸听;耸惧(恐惧。即悚惧);耸激(犹激励);耸踊(欢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2) 同本义
企,举踵也。——《说文》
企者不立。——《老子》
日夜企而望归。——《汉书·高帝纪》
渠黄不能企其景。——郭璞《江赋》
(3) 又如:企望(举起脚跟而望);企仰(踮起脚来仰望);企足(踮起脚)
(4) 立,站立
鸟企山峙。——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
(5) 又如:企予(踮起脚后跟站着);企立(站立)
(6) 企望,盼望 。如:企怀(盼望怀念);企竦(企望而出神)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ki1 [沙头角腔] ki1 [海陆丰腔] ki1 ki3 [梅县腔] ki1 [宝安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东莞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 潮州话:gi6 (kĩ) kia6 (khĩa)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跬 | 丘弭 | 溪 | 支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止 | 支B | kʰĭe | khiex/qy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