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耳

shùn fēng ěr [ shun feng er]
繁体 順風耳
注音 ㄕㄨㄣˋ ㄈㄥ ㄦ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顺风耳 shùnfēng ěr

(1) 中国旧小说中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

a pers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novels who can hear voices a long way off

(2) 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a well-informed person

词语解释

  1. 神话传说中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此二人,名 离娄 者是千里眼,名 师旷 者是顺风耳。二人别无一能,只除远近皆闻皆见。”《西游记》第一回:“﹝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即命 千里眼 、 顺风耳 开 南天门 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四游记·华光来千田国显灵》:“那一个叫做 顺风耳 ,听得千里路外言语,无所不知。”

  2. 借指消息灵通的人。

    草明 《乘风破浪》第三章:“你真是个顺风耳,比接电话还快,你听谁说的?” 靳以 《跟着老马转》:“ 老马 难道真是个千里眼顺风耳?”

  3. 比喻广远的听觉能力。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大爷到省下去了,难道有千里眼、顺风耳不成?” 姚雪垠 《长夜》三三:“老子有千里眼、顺风耳,你能够骗住老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第三七章:“仿佛大家都有顺风耳,只要谁讲了话,马上就刮进对方的耳朵里。”

  4. 一种传声器。可借以在较长距离间传达声波。

    清 查慎行 《人海记》:“顺风耳,西洋巧工所製,以铜为管,节节相续,约长丈餘,如千里镜之式,虚其中,口大而末小。向空中传语,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去五六里,声息相闻,此器亦从古所未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杨愷 ﹞后提督 两湖 。晚年归老。具盛饌招余文讌。壁挂一器,形如喇叭,长二丈许,糊以黑纱。指示余曰:‘此军中所用顺风耳也。将军与军师有密谋则用之。相离甚远,其语只二人闻,他人不闻也。’”

引证解释

⒈ 神话传说中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此二人,名离娄者是千里眼,名师旷者是顺风耳。二人别无一能,只除远近皆闻皆见。”
《西游记》第一回:“﹝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
《四游记·华光来千田国显灵》:“那一个叫做顺风耳,听得千里路外言语,无所不知。”

⒉ 借指消息灵通的人。

草明《乘风破浪》第三章:“你真是个顺风耳,比接电话还快,你听谁说的?”
靳以《跟着老马转》:“老马难道真是个千里眼顺风耳?”

⒊ 比喻广远的听觉能力。

清李渔《比目鱼·征利》:“大爷到省下去了,难道有千里眼、顺风耳不成?”
姚雪垠《长夜》三三:“老子有千里眼、顺风耳,你能够骗住老子?”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第三七章:“仿佛大家都有顺风耳,只要谁讲了话,马上就刮进对方的耳朵里。”

⒋ 一种传声器。可借以在较长距离间传达声波。

清查慎行《人海记》:“顺风耳,西洋巧工所製,以铜为管,节节相续,约长丈餘,如千里镜之式,虚其中,口大而末小。向空中传语,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相去五六里,声息相闻,此器亦从古所未有。”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杨愷﹞后提督两湖。晚年归老。具盛饌招余文讌。壁挂一器,形如喇叭,长二丈许,糊以黑纱。指示余曰:‘此军中所用顺风耳也。将军与军师有密谋则用之。相离甚远,其语只二人闻,他人不闻也。’”

顺风耳的国语词典

神话传说中的天神。相传为妈祖所收伏的妖怪,后为妈祖座前的两大神将之一,具有耳通的神力。

如:「这件事还在密商中,怎么你像顺风耳似的,对内幕如此清楚。」

顺风耳的网络释义

顺风耳

  • 顺风耳:汉语词汇
  • 顺风耳:神话传说中神祇
  • 顺风耳:三星堆古文化的代表艺术品
  • 顺风耳 (汉语词汇)

  • 顺风耳,此词为多义词。顺风耳,表意指“能够听到随风而来之声音的耳朵”;同时是神仙中的顺风耳,千里眼顺风耳是道教中的两位守护神,地位虽然不高,流传却很广泛;还有《封神演义》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还有三星堆古文化的代表艺术品——千里眼顺风耳。
  • 顺风耳造句

    好开心,冬至来了,可以吃饺子喽。今天的饺子可是意义非凡啊,吃了之后,冬天就不会冻耳朵啦!多吃一些吧,可以顺风耳哦!哈哈,冬至快乐!
    娘娘,别慌!您快诏千里眼和顺风耳来凌霄宝殿,察明事件原因再做定夺。
    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灵敏的鼻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一双顺风耳。不胖不瘦的中等身材,强而有力的四肢,配上那外星人的脑子,就是我的“名人”同学何伟杰。
    送你一副顺风耳,祝你“耳听八风”,送你一副招财耳,祝你“耳大财宽”,送你一副福气耳,祝你“耳聪目明”,送你一副官运耳,祝你前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上升!爱耳日祝你快。
    千里眼、顺风耳,玉皇大帝,就是歌者,高维生物。
    “真难以置信,”他朋友说,“你一定有一对顺风耳!”。
    技术侦察兵必须成为高级首长的千里眼顺风耳。
    一元始,喜双来,三花开,四季安,五福临,六大顺,七星照,八仙助,久奋进,十开拓。百兽王,大龙头,千里眼,顺风耳,祝福你,元旦乐,万事兴。
    别人家里鸡零狗碎的事情你都知道得这么全,真是个顺风耳啊!
    巡视周天、专门察访人间消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急忙驾云回宫禀告。
    凤九灰心地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因素来耳聪目明,偶尔堪比千里眼顺风耳,隐约间听到团子还在愤愤:“你为什么败了,没有将凤九姐姐救出来,你没有尽全力,我从今天开始不认识你了。”。唐七公子。
    士兵们必须成为千里眼顺风耳。
    这小声的嘟囔却没逃过张大爷的顺风耳,他当即过去问:“中介答应给你多少钱?”。
    韦索惊喜于身体上带来的变化,简直就是传说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我家的猫非常可爱,长着一对长长的胡须,大大的宝蓝色的眼睛,一双“顺风耳”,在家里干净的地板上总是被它弄得破陋不堪,时而玩玩毛线球;时而捉一捉老鼠;时而逗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这就是我家的猫,一只可爱的猫!
    全国爱耳日,送你一对顺风耳,愿你事业顺风顺水,人生安常处顺;送你一对招风耳,愿你招财进宝,滚滚财源;送你一对对称耳,愿你权衡利弊,左右逢源;送你一对清风耳,愿你耳根清净,悦目顺耳。爱耳日快乐!
    此幅画,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出南天门后,按住云头,仔细观听的场面。
    老婆是葫芦娃。虐老公时是大娃:力大无穷。八卦时是二娃:千里眼顺风耳;逛街时是三娃:有金刚不坏之体;发怒时是四娃:口喷烈火;撒娇时是五娃:用眼泪淹死你;一提到做家务就变成六娃:马上隐身。她还有七娃的宝葫芦:把钱全部吸走!所以老婆也叫七子。
    如果你长着顺风耳,预示着顺风顺水;如果你长着元宝耳,预告你财源滚滚。全国爱耳日,无论你拥有怎样的耳朵,都祝福你:耳聪目明、耳闻目睹天下幸福!
    功成行满,顿悟了长生大道,将他们引入仙班,回归了本位,继续他们的千里眼、顺风耳的工作。

    汉字详情

    shùn [shun]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K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LO
    四角: 210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页,从巛。页( xié),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2) 同本义

    顺,循也。——《释名》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曹操自 江陵将顺 江东下。——《资治通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 如: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水顺地势而流泻;顺着水流的方向);顺衽(按衣襟的方向顺序);顺领(顺着次序);顺绪(顺着次序);顺数(顺着次序计数)

    (4) 顺从;顺应

    顺,从也。——《广韵》

    顺彼远方。——《礼记·月令·孟秋》

    不识不和,顺帝之则。——《墨子·天志中》

    顺天之意。

    文王顺 纣而不敢逆。 武王逆 纣而不肯顺。——《庄子·天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顺情(依顺人情);顺率(顺应天理而统率仁义之师);顺变达权(顺应形势变化而权宜行事);顺风旗(比喻随声附和,一边倒);顺时颐养(顺应季节变化,注意保养身体);顺守(遵循正道而固守之);顺常(遵循常道、常典);顺人(顺从人心);顺天(顺应天道);顺化(顺应造化);顺命(顺从天命);顺俗(随顺习俗);顺时(顺应时宜);顺义(顺从正当的义理);顺天应人(顺承天意而合乎民心);顺脑顺头(顺顺从从);顺行(遵循道理行动);顺机(顺循时机)

    (6) 通过润色加以改动或删除 。如:文章还得顺一顺;顺朱儿(红仿;描红习字帖)

    (7) 通“训”。教诲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

    民有心而兵有顺。——《庄子·天运》

    顺民之经。——《管子·牧民》

    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宋世家》

    名词

    (1) 道理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汉书》

    (2) 姓

    形容词

    (1) 合理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 又如:顺逆(顺正与邪逆);顺政(顺理的政治);顺言(顺理的话);顺成(因顺理而成功);顺备(合理完备)

    (3) 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4) 又如:顺成(顺利成就);顺溜纸(给鬼神烧纸,以求要办的事得以顺溜);顺济(顺利地渡过)

    (5) 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6) 和顺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郑风·女曰鸡鸣》

    (7) 又如:顺女(和顺的女子);顺美(和顺善良);顺气(和顺正直之气);顺顺(服服帖帖的样子);顺亲(相顺相亲);顺慈(和顺慈祥)

    (8) 通“慎( shèn)”。谨慎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荀子·劝学》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淮南子·缪称》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顺便;趁便 。如:顺访(顺路拜访);顺劲(乘势);顺会(乘方便会晤)

    (2) 依循次序 。如:顺续(顺次接续);顺递(依次递接);顺推(连词顺接前项,而使意思推进一层)

    英文翻译

    obey, submit to, go along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6

    宋本广韵

    fēng [feng]
    部首: 410
    笔画: 4
    五笔: M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NK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 同本义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 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 风俗;风气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 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 风范,气度,韵致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 风声,消息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 “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 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 男女间的情爱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 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 风纪,教化 。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 威势,气势 。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 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 姓

    动词

    (1) 刮风;起风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 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风力吹 。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 走逸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 嬉戏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1) 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 放荡 。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 通“疯”。癫狂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 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宋本广韵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