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

shùn shǒu [ shun shou]
繁体 順手
注音 ㄕㄨㄣˋ ㄕㄡ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顺手,顺手儿 shùnshǒu,shùnshǒur

(1) 顺利;没有什么阻碍

比赛打得顺手,一路领先
smooth;without difficulty

(2) 不用费力地一伸手;顺便

顺手薅了一把草
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故乡》
conveniently

词语解释

  1. 顺便;捎带着。

    《水浒传》第一○四回:“被 王庆 就势扭捽定,只一交,把女子攧翻。刚刚着地,顺手儿又抱起来。”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他说姑爹昨天晚上醉醺醺地到洋铺子买东西,顺手就拿了人家一瓶酒。”

  2. 合手,使用起来方便、适合。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写泥金字,不可用毫笔…… 董香光 所谓三文钱鸡毛笔,今则须五、六文矣。泥金写於羊脑笺上,更非此不可。缘受金多,能徐下,令金色平满,软滑顺手。”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八章:“ 弯弯绕 是刚刚被队长给喊来的,一时不知道干什么,想到场房里找一件顺手的家什。”

  3. 顺利,做事没有遇到阻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专收各路的土货,贩到 天津 、 牛庄 、 广东 等处去发卖,生意倒也十分顺手。” 张天翼 《清明时节》:“怪不得别人要动火,怪不得。 罗二爷 在地方上从来没碰到过不顺手的事。”

  4. 右手的俗称。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二:“《曲礼》:‘效羊者右牵之。’俗呼右手曰顺手,取顺便之意。”

引证解释

⒈ 顺便;捎带着。

《水浒传》第一〇四回:“被王庆就势扭捽定,只一交,把女子攧翻。刚刚着地,顺手儿又抱起来。”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他说姑爹昨天晚上醉醺醺地到洋铺子买东西,顺手就拿了人家一瓶酒。”

⒉ 合手,使用起来方便、适合。

清沉初《西清笔记·纪职志》:“写泥金字,不可用毫笔…… 董香光所谓三文钱鸡毛笔,今则须五、六文矣。泥金写於羊脑笺上,更非此不可。缘受金多,能徐下,令金色平满,软滑顺手。”
浩然《艳阳天》第一一八章:“弯弯绕是刚刚被队长给喊来的,一时不知道干什么,想到场房里找一件顺手的家什。”

⒊ 顺利,做事没有遇到阻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专收各路的土货,贩到天津、牛庄、广东等处去发卖,生意倒也十分顺手。”
张天翼《清明时节》:“怪不得别人要动火,怪不得。 罗二爷在地方上从来没碰到过不顺手的事。”

⒋ 右手的俗称。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二:“《曲礼》:‘效羊者右牵之。’俗呼右手曰顺手,取顺便之意。”

顺手的国语词典

随手。

如:「这把刀用起来很顺手。」

顺手的网络释义

顺手

  • 顺手,是汉语词汇,
  • 拼音:shùn shǒu
  • 释义:1、顺便;捎带着。2、合手,使用起来方便、适合。3、顺利,做事没有遇到阻碍。4、右手,
  • 顺手造句

    爷爷用原子笔写字不顺手,用毛笔反倒显得得心应手。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在公共场所时,要慎防扒手顺手牵羊,以免财物遭窃。
    她离开朋友家时,竟顺手牵羊窃去了女友的手表。
    他从书架上取下那本书顺手递给了我。
    他的机车摆在门口才不到五分鐘,就被人顺手牵羊骑走了。
    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他感到欣慰,今天的买卖竟又是那么顺手。
    说是来参观,结果来了些顺手牵羊的人。
    小王顺手牵羊地拿走了我的手电筒,难怪我遍寻不着。
    窗边淅淅沥沥的雨滴敲打屋顶,一股寒意袭来,不觉顺手端起桌边一杯还未冷却的普洱查轻浅一口,一股暖流直入心田。
    别看师傅做起来很顺手,要练到这样的手艺谈何容易。
    在玩中工作的确更能够让我发挥,而且更顺手,世界都变不一样了。
    顺手牵羊的窃贼顺手牵羊后从商店的电梯离开。
    他走过瓜地的时候,顺手牵羊地摘了个西瓜。
    想太多了,他就顺手方便打个电话。男人没有女人思维那么复杂。这个女生想那么多,说明她是真的喜欢这个男生啊。
    所谓浪漫,就是帮老婆买包心菜时,还会顺手带回一支玫瑰花。
    他路过集贸市场,顺手牵羊拿了人家两个桃子。
    秋天真的来了,一篇篇文章里都蕴涵着秋的气息,但在我眼里那貌似是枯叶的尸臭,会这样想或许是我的心情有点不稳定。晚上,我散步回来,看到家里的花已经开始枯萎。我想过要挽救它们,才发现,秋天来了。我思绪万千,恍恍惚惚地走进房间,顺手打开了电脑,又好象是习惯性地打开了。
    豆腐西施边说边走,顺手牵羊把一副手套塞进了自己的口袋。

    汉字详情

    shùn [shun]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K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LO
    四角: 210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页,从巛。页( xié),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2) 同本义

    顺,循也。——《释名》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曹操自 江陵将顺 江东下。——《资治通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 如: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水顺地势而流泻;顺着水流的方向);顺衽(按衣襟的方向顺序);顺领(顺着次序);顺绪(顺着次序);顺数(顺着次序计数)

    (4) 顺从;顺应

    顺,从也。——《广韵》

    顺彼远方。——《礼记·月令·孟秋》

    不识不和,顺帝之则。——《墨子·天志中》

    顺天之意。

    文王顺 纣而不敢逆。 武王逆 纣而不肯顺。——《庄子·天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顺情(依顺人情);顺率(顺应天理而统率仁义之师);顺变达权(顺应形势变化而权宜行事);顺风旗(比喻随声附和,一边倒);顺时颐养(顺应季节变化,注意保养身体);顺守(遵循正道而固守之);顺常(遵循常道、常典);顺人(顺从人心);顺天(顺应天道);顺化(顺应造化);顺命(顺从天命);顺俗(随顺习俗);顺时(顺应时宜);顺义(顺从正当的义理);顺天应人(顺承天意而合乎民心);顺脑顺头(顺顺从从);顺行(遵循道理行动);顺机(顺循时机)

    (6) 通过润色加以改动或删除 。如:文章还得顺一顺;顺朱儿(红仿;描红习字帖)

    (7) 通“训”。教诲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

    民有心而兵有顺。——《庄子·天运》

    顺民之经。——《管子·牧民》

    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宋世家》

    名词

    (1) 道理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汉书》

    (2) 姓

    形容词

    (1) 合理的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 又如:顺逆(顺正与邪逆);顺政(顺理的政治);顺言(顺理的话);顺成(因顺理而成功);顺备(合理完备)

    (3) 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4) 又如:顺成(顺利成就);顺溜纸(给鬼神烧纸,以求要办的事得以顺溜);顺济(顺利地渡过)

    (5) 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6) 和顺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郑风·女曰鸡鸣》

    (7) 又如:顺女(和顺的女子);顺美(和顺善良);顺气(和顺正直之气);顺顺(服服帖帖的样子);顺亲(相顺相亲);顺慈(和顺慈祥)

    (8) 通“慎( shèn)”。谨慎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荀子·劝学》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淮南子·缪称》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1) 顺便;趁便 。如:顺访(顺路拜访);顺劲(乘势);顺会(乘方便会晤)

    (2) 依循次序 。如:顺续(顺次接续);顺递(依次递接);顺推(连词顺接前项,而使意思推进一层)

    英文翻译

    obey, submit to, go along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6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