鞫谳

jū yàn [ ju yan]
繁体 鞫讞
注音 ㄐㄨ 一ㄢˋ

词语释义

即审讯与适用法律项分开,由专职官员负责审与判的制度,是宋朝审判制度的特色。在这种制度下,两司独立活动,不得互通信息、协商办案。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司法官吏因缘为奸,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

词语解释

  1. 审讯议断(狱案)。

    《宋史·职官志五》:“﹝大理寺﹞ 元丰 官制行,置卿一人……卿掌折狱、详刑、鞫讞之事。” 清 沉德潜 《百一诗》之一:“鞫讞恣挞辱,需索空鸡豚。”

引证解释

⒈ 审讯议断(狱案)。

《宋史·职官志五》:“﹝大理寺﹞元丰官制行,置卿一人……卿掌折狱、详刑、鞫讞之事。”
清沉德潜《百一诗》之一:“鞫讞恣挞辱,需索空鸡豚。”

鞫谳的网络释义

鞫谳

  • 即审讯与适用法律项分开,由专职官员负责审与判的制度,是宋朝审判制度的特色。在这种制度下,两司独立活动,不得互通信息、协商办案。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司法官吏因缘为奸,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
  • 汉字详情

    [ju]
    部首: 901
    笔画: 18
    五笔: AFQY
    五行:
    仓颉: TJPYR
    四角: 47520

    详细解释

    动词

    审问 。如:鞫决(勘验判决讼案);鞠劾(断狱问罪);鞫讯(审问罪嫌);鞫问(审讯查问)

    形容词

    (1) 贫穷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诗·大雅》

    (2) 穷尽 。如:鞫为茂草(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

    名词

    (1) 水涯的末端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诗·大雅》

    (2) 姓

    晋有鞫居

    英文翻译

    interrogate, ques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k7 [客英字典] kiuk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宝安腔] k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gʰĭəukiuk
    yàn [yan]
    部首: 226
    笔画: 15
    五笔: YFMD
    五行:
    仓颉: IVJBK
    四角: 337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献声。本义:审判定罪)

    (2) 同本义

    主谳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主谳者亦各罢去

    (3) 又如:谳词(结案定罪的文书);谳治(审理案件);谳平(审议,平议刑狱);谳事(审理案件);谳囚(审讯犯人);谳案(审理定案)

    (4) 将案情上报;请示

    若州郡县所不能决者,谳之廷尉。——《晋书·姚兴载记》

    (5) 又如:谳奏(将案情向朝廷上报或请示);谳文(向上司申报的议刑公文)

    (6) 判明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驳复仇议》

    名词

    (1) 案件

    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汉书》

    (2) 又如:谳牍(判案的案卷)

    (3) 犯人的供词

    拷治榜掠,无所得谳。——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姜熊狱》

    英文翻译

    to decide, judge; a verdict, deci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in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