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

jū gōng [ ju gong]
注音 ㄐㄨ ㄍㄨㄥ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鞠躬 jūgōng

(1) 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

bow

(2) 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salute

词语解释

  1. 恭敬谨慎貌。

    《仪礼·聘礼》:“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汉书·冯参传赞》:“ 宜乡侯 参 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颜师古 注:“鞠躬,谨敬貌。” 唐 韩愈 《謁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此祖宗养士之恩,共扶名教;亦臣子鞠躬之义,岂问存亡。”

  2. 弯腰曲体。

    南朝 梁 沉约 《上宋书表》:“臣远愧 南董 ,近谢 迁 固 。以閭阎之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良,鞠躬跼蹐,靦汗亡厝。”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昨日焚香謁圣母,青山鞠躬如负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魈》:“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 朱自清 《温州的足迹》二:“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3. 弯腰行礼。

    晋 陆机 《辩亡论下》:“执鞭鞠躬,以重 陆公 之威。”《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説罢,便向姑娘执手鞠躬,行了个半礼。” 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是怎么啦? 民国 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4. “鞠躬尽瘁”的省语。

    清 李载 《遥赠阎古古先辈》诗:“鞠躬詎肯输 诸葛 ,断指终期报 贺兰 。” 清 唐孙华 《诸葛武侯祠》诗:“委寄寻前诺,艰危誓鞠躬。”参见“ 鞠躬尽瘁 ”。

引证解释

⒈ 恭敬谨慎貌。

《仪礼·聘礼》:“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
《汉书·冯参传赞》:“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颜师古注:“鞠躬,谨敬貌。”
唐韩愈《謁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此祖宗养士之恩,共扶名教;亦臣子鞠躬之义,岂问存亡。”

⒉ 弯腰曲体。

南朝梁沉约《上宋书表》:“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閭阎之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良,鞠躬跼蹐,靦汗亡厝。”
宋孔武仲《瓜步阻风》诗:“昨日焚香謁圣母,青山鞠躬如负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山魈》:“急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
朱自清《温州的足迹》二:“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⒊ 弯腰行礼。

晋陆机《辩亡论下》:“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説罢,便向姑娘执手鞠躬,行了个半礼。”
老舍《茶馆》第二幕:“这是怎么啦? 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⒋ “鞠躬尽瘁”的省语。参见“鞠躬尽瘁”。

清李载《遥赠阎古古先辈》诗:“鞠躬詎肯输诸葛,断指终期报贺兰。”
清唐孙华《诸葛武侯祠》诗:“委寄寻前诺,艰危誓鞠躬。”

鞠躬的国语词典

弯腰行礼。

鞠躬的网络释义

鞠躬 (汉语词语)

  • 鞠躬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ū gōng,意思是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鞠躬是韩国、朝鲜、日本等国家传统的、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鞠躬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出自《汉书·冯参传赞》:“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颜师古注:“鞠躬,谨敬貌。”。
  • 鞠躬的翻译

    英语: to bow, (literary)​ to bend down
    德语: sich verbeugen; sich verneigen (V)​, diskret und behutsam (Adj)​
    法语: s'incliner pour saluer, faire une courbette

    鞠躬造句

    他们鞠躬尽瘁地为国家的交通建设奉献一生。
    包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他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她为推展学前教育,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只要事关国际民生,我必鞠躬尽瘁,全力以赴。
    他可以为公事鞠躬尽瘁,牺牲所有假期。
    诸葛亮一生对汉室忠心耿耿,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为了蜀国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今天承蒙您重用,我必定会鞠躬尽瘁,为公司效命。
    我能受总经理如此器重,一定为公司鞠躬尽瘁,以不负总经理厚望。
    他为推展全民脱盲教育运动,已是鞠躬尽瘁,令人钦佩不已!
    毕业典礼后,大家郑重其事地向班主任张老师深深地鞠躬道别。
    我能受总经理如此器重,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不负他的厚望。
    王老先生为社区服务,其鞠躬尽瘁的精神,令人感佩。
    为了老百姓,他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防腐当好人民公仆,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
    智者为官,替国分忧,为民解难,鞠躬尽瘁,一生尽得平安。
    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你。
    他是个苛刻的老板,要求手下的人对他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法包拯无私无畏,为民伸冤;师海瑞两袖清风,一心为国;缅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汉字详情

    [ju]
    部首: 901
    笔画: 17
    五笔: AFQO
    五行:
    仓颉: TJPFD
    四角: 475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匊( )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古时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皮球。最早是结毛而成。后来用毛充填皮囊而成,宋代以后才有充气的皮球)

    (2) 同本义

    鞠,蹋鞠也。——《说文》

    蹋鞠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 贾谊《新书》注

    穿域蹋鞠。——《史记·卫将军传》。索隐:“鞠戏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为戏也。”

    (3) 又如:鞠室(蹴鞠之所);鞠场(毬场);鞠戏(古代踢球的游戏);鞠院(古球场,有围墙)

    (4) 姓

    动词

    (1) 弯曲,弯身 。如:鞠拱(弯曲着身子);鞠躬踧蜡(弯着腰,显出恭敬不安的样子);鞠穷(鞠躬)

    (2) 通“育”。抚养;生育

    母兮鞠我。——《诗·小雅·蓼莪》

    (3) 又如:鞠养(抚养);鞠育(教育抚育)

    (4) 匐匍

    块兮鞠,当道宿。——《楚辞》

    (5) 爱

    鞠爱过于所生。——《世说新语》

    (6) 通“鞫”。审讯或审查

    令鞠治之。——《史记·李斯列传》

    鞠狱不实。——《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今遣廷史与郡鞠狱。——《汉书·刑法志》。李奇云:鞠,穷也,狱事穷竟也。

    (7) 又如:鞠理(审理);鞠治(问罪);鞠按(审问,查证);鞠治(审问定罪)

    (8) 告诫,警告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9) 又如:鞠凶(告凶,预示灾祸);鞠旅陈师(领兵布阵;兴兵)

    英文翻译

    bow, bend; rear, raise, nourish

    方言集汇

    ◎ 粤语:gu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k7 [客英字典] kiuk7 [宝安腔] kiuk7 [梅县腔] kiuk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kiukgʰĭəu
    gōng [gong]
    部首: 710
    笔画: 10
    五笔: TMDX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HN
    四角: 2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2) 同本义

    躬,身也。——《说文》

    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

    吾党有直躬者。——《论语》。孔注:“直身而行。”

    躬腠胝无胈。——《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

    我鞠躬不敢息。——马中锡《中山狼传》

    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汉书·元帝纪》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 又如:躬体(身体);躬先士卒(身先士卒);躬擐(身穿。擐:穿)

    (4) 生命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 沅、 湘。—— 汉· 刘向《九叹·远游》

    (5) 通“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

    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谓侯之上下幅布也。——《仪礼·乡射礼记》

    (6) 又如:长躬(衣服的中间部分较长)

    代词

    (1) 自身;自己

    已躬命之。——《仪礼·士昏礼记》。注:“犹亲也。”

    静言思之,躬自悼之。——《诗·卫风·氓》

    百官之非,宜由联躬。——《史记·教本纪》

    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国语·越语下》

    (2) 又如:躬自(自己);躬化(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反躬自问

    副词

    (1) 亲身;亲自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史公治兵,往来 相城,必躬 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唐· 王勃《滕王阁序》

    (2) 又如:躬耕乐道(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躬身(亲身,自身);躬稼(亲身从事农事);躬卒(亲自率领;亲身实行)

    动词

    (1) 本身具有 。如:躬上将之姿(本身具有上将的风姿)

    (2) 稍微向前弯身,以表尊敬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霸形》

    (3) 又如:躬身下拜;躬敛(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躬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形容词

    通“穷”( qióng)。困苦危难

    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躬为匹夫而不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大戴礼·哀公问五义篇》

    英文翻译

    body; personally, in person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戎東三平聲開口三等kiungkĭ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