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衣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九嫔及卿妻亦服之。其色如桑叶始生。
《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鞠衣,黄衣也。’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周礼·天官·内司服》:“辨外、内命妇之服,鞠衣、展衣、缘衣。” 郑玄 注:“内命妇之服:鞠衣,九嬪也……外命妇者,其夫孤也,则服鞠衣。”《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郑玄 注:“为将蚕,求福祥之助也。鞠衣,黄桑之服。”《北堂书钞》卷一二八引《三礼图》:“鞠衣,王后亲桑之服也。孤之妻服以从助祭,其鞠衣之色,象桑始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九嫔及卿妻亦服之。其色如桑叶始生。
引《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
郑玄注:“郑司农云:‘鞠衣,黄衣也。’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
《周礼·天官·内司服》:“辨外、内命妇之服,鞠衣、展衣、缘衣。”
郑玄注:“内命妇之服:鞠衣,九嬪也……外命妇者,其夫孤也,则服鞠衣。”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郑玄注:“为将蚕,求福祥之助也。鞠衣,黄桑之服。”
《北堂书钞》卷一二八引《三礼图》:“鞠衣,王后亲桑之服也。孤之妻服以从助祭,其鞠衣之色,象桑始生。”
鞠衣的网络释义
鞠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匊(
)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古时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皮球。最早是结毛而成。后来用毛充填皮囊而成,宋代以后才有充气的皮球)(2) 同本义
鞠,蹋鞠也。——《说文》
蹋鞠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 贾谊《新书》注
穿域蹋鞠。——《史记·卫将军传》。索隐:“鞠戏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为戏也。”
(3) 又如:鞠室(蹴鞠之所);鞠场(毬场);鞠戏(古代踢球的游戏);鞠院(古球场,有围墙)
(4) 姓
动词
(1) 弯曲,弯身 。如:鞠拱(弯曲着身子);鞠躬踧蜡(弯着腰,显出恭敬不安的样子);鞠穷(鞠躬)
(2) 通“育”。抚养;生育
母兮鞠我。——《诗·小雅·蓼莪》
(3) 又如:鞠养(抚养);鞠育(教育抚育)
(4) 匐匍
块兮鞠,当道宿。——《楚辞》
(5) 爱
鞠爱过于所生。——《世说新语》
(6) 通“鞫”。审讯或审查
令鞠治之。——《史记·李斯列传》
鞠狱不实。——《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今遣廷史与郡鞠狱。——《汉书·刑法志》。李奇云:鞠,穷也,狱事穷竟也。
(7) 又如:鞠理(审理);鞠治(问罪);鞠按(审问,查证);鞠治(审问定罪)
(8) 告诫,警告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9) 又如:鞠凶(告凶,预示灾祸);鞠旅陈师(领兵布阵;兴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k7 [客英字典] kiuk7 [宝安腔] kiuk7 [梅县腔] kiuk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菊 | 居六 | 見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kiuk | gʰĭəu |
详细解释
yī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yì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依 | 於希 | 影 | 微開 | 平聲 | 微 | 開口三等 | 止 | 微 | ʔĭəi | qioi/i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