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尽力平息祸乱。
《旧唐书·玄宗纪上》:“ 基 密闻其期,先难奋发,推身鞠弭,众应如归,呼吸之间,凶渠殄灭。”
引证解释
⒈ 谓尽力平息祸乱。
引《旧唐书·玄宗纪上》:“基密闻其期,先难奋发,推身鞠弭,众应如归,呼吸之间,凶渠殄灭。”
鞠弭的网络释义
鞠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匊(
)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古时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皮球。最早是结毛而成。后来用毛充填皮囊而成,宋代以后才有充气的皮球)(2) 同本义
鞠,蹋鞠也。——《说文》
蹋鞠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 贾谊《新书》注
穿域蹋鞠。——《史记·卫将军传》。索隐:“鞠戏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为戏也。”
(3) 又如:鞠室(蹴鞠之所);鞠场(毬场);鞠戏(古代踢球的游戏);鞠院(古球场,有围墙)
(4) 姓
动词
(1) 弯曲,弯身 。如:鞠拱(弯曲着身子);鞠躬踧蜡(弯着腰,显出恭敬不安的样子);鞠穷(鞠躬)
(2) 通“育”。抚养;生育
母兮鞠我。——《诗·小雅·蓼莪》
(3) 又如:鞠养(抚养);鞠育(教育抚育)
(4) 匐匍
块兮鞠,当道宿。——《楚辞》
(5) 爱
鞠爱过于所生。——《世说新语》
(6) 通“鞫”。审讯或审查
令鞠治之。——《史记·李斯列传》
鞠狱不实。——《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今遣廷史与郡鞠狱。——《汉书·刑法志》。李奇云:鞠,穷也,狱事穷竟也。
(7) 又如:鞠理(审理);鞠治(问罪);鞠按(审问,查证);鞠治(审问定罪)
(8) 告诫,警告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9) 又如:鞠凶(告凶,预示灾祸);鞠旅陈师(领兵布阵;兴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k7 [客英字典] kiuk7 [宝安腔] kiuk7 [梅县腔] kiuk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菊 | 居六 | 見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kiuk | gʰ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弓,耳声。本义: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
(2) 同本义
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说文》。按,以骨饰两头,不缴束,不漆。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3) 弓梢的弯曲处
象引鱼服。——《诗·小雅·采薇》
桦皮装弓,两端骨弭。——《南史》
(4) 又如:弭头(弓的下端)
动词
(1) 止息;中断
不可弭忘。——《诗·小雅·沔水》
祸至今未弭。——《国语·周语下》
众不可弭。——《国语·晋语二》
于是乎弭其百苛。——《国语·楚语下》
子其弭口无言。——《战国策·秦策二》
吾能弭谤矣。——《国语·周语上》
(2) 又如:弭息(平息,止息);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戢(止息,收敛);弭节(驻节,停车;少停);弭宁(平息)
(3) 顺从
城邑莫不望风弭从。——《后汉书》
(4) 又如:弭耳受教(驯服;服帖);弭从(服从,顺从)
(5) 消除
春招弭,以除疾病。——《周礼·春官·男巫》
(6) 又如:弭盗无方(除盗无方);弭患无形(在祸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弭难(消除灾难)
(7) 通“敉”。安抚,安定
春招弭以除疾病。——《周礼·春官·男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3 mi2 [宝安腔] ngi3 mi3 [梅县腔] mi3 [台湾四县腔] ngi3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3 ngi3 [海陆丰腔] ngi3 m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渳 | 綿婢 | 明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mĭe | mjex/mi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