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

xié dǐ [xie di]
注音 ㄒ一ㄝˊ ㄉ一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鞋底 xiédǐ

(1) 鞋子接触地面的底面部分,包括或不包括鞋跟

tread;sole of shoe

引证解释

⒈ 鞋的着地部分。

⒉ 指鞋底板。

艾芜《手》:“母亲在灯下纳鞋底。”
王隐菊等《旧都三百六十行·卖花样子的》:“她们一面看摊,一面坐着小板凳纳鞋底子。”

⒊ 指文章遭浓墨涂抹之处。

宋温革《隐窟杂志》:“杨文公有重名於世,常因草制为执政者多所点窜, 杨甚不平,因取藳上涂抹之处以浓墨傅之,就加为鞋底样,题其旁曰:‘世业杨家鞋底。’或问其故,乃曰:‘是他别人脚迹。’当时传以为嗢噱。自后舍人行词遇涂抹者,必相謔云:‘又遭鞋底。’”

鞋底的国语词典

鞋子的底面。也作「鞋底子」、「鞋底儿」。

鞋底的网络释义

鞋底

  •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 鞋底的翻译

    英语: sole (of a shoe)​
    德语: Sohle (S)​
    法语: semelle

    鞋底造句

    他的鞋底子上磨出了一个窟窿。
    “那些家伙真是跑到鞋底都磨穿了。。
    纳鞋底,一针一线,密不透风。
    本厂座落于惠东平山红岭鞋城,是目前惠东最具实力的鞋底生产厂家。
    他沿着长长的铁路线一直向西行进,昼伏夜行,鞋底磨穿了洞,脚底板磨破了,打起了血泡,疼痛不已,他一直坚持着。
    把好运藏在烟花里,你看到就得到;把平安藏进鞋底,你走着就跟随;把快乐藏进嘴角,你张嘴就微笑;把祝福语藏进短信,你收到就知道:春节快乐!
    她拖鞋底快掉了,只有几根线缝着。
    他用力跺了跺脚,将僧鞋底的泥土跺去,然后踩上与下山的泥路不同的枯草小径,缓缓步入倚傍松林的小石亭内。
    玉米地里只剩下农民割剩下的玉米茬立在地面上,玉米茬上面尖硬,一个不小心可能会扎穿鞋底,一位协警为了躲避,崴伤了脚。
    这时,一旁段方高心无旁骛、认认真真地用修边机磨鞋底。
    在泰国人面前,盘腿而坐或以鞋底对着人是不礼貌的。
    没有其它点可踩,只能利用鞋底产生磨擦力。
    产品鞋面采用上乘纯棉及丝绸面料,手工绣花,鞋底由手工纳制。
    之后再将编织好的表面加装塑胶鞋头,并黏上橡胶鞋底。
    鞋底耐磨性能好,鞋掌稳固强度高,制作简单,易于实施。
    甚至不惜越权执法;而当出现复杂、困难的局面或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有关部门不是鞋底抹油一溜了之,就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履职不力、失职渎职推卸责任。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
    出了院门,陈八成走路时就不再是鞋底抹油的样子了,就不再怕秀才叫不叫了,有几次,他反而故意拿脚踢踢秀才,逗他叫,逗他超前小跑呢。
    本实用新型是由鞋底和鞋面连接构成,所述鞋底是由鞋掌底和鞋根底两部分通过铰链结构连接组成。
    厚度根据需要而重叠,再把缀连在一起的鞋底粗样修剪去毛边。

    汉字详情

    xié [xie]
    部首: 901
    笔画: 15
    五笔: AFFF
    五行:
    仓颉: TJGG
    四角: 445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圭声。皮革鞋的材料。“圭、鞋”古音相近。本义:鞋子) 同本义

    鞵,生革醍也。——《说文》。字亦作鞋

    古人以草为屦,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说郛》引 唐· 留存《事始·鞋》

    (2) 又如:鞋扇(鞋面);鞋脚(小妾第一次拜见长妻时所敬赠的见面礼:亲手做的针线活;也指鞋袜);鞋脚钱(跑腿钱);雨鞋;皮鞋;布鞋;鞋鞢(造鞋时所用的木制鞋型)

    英文翻译

    shoes, footwear in general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i2 he2 [客英字典] hai2 he2 [沙头角腔] hai2 [客语拼音字汇] hai2 [陆丰腔] hai3 [宝安腔] hai2 [台湾四县腔] hai2 he2 [东莞腔] hai2 [梅县腔] hai2
    ◎ 潮州话: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三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佳佳開平聲開口二等ɣieighre/hae
    dǐ,de [di,de]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Q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HPM
    四角: 00242

    详细解释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广( yǎn),氐( )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名词

    (1) 最下面,底端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如:白底红花

    代词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如:底事(此事)

    副词

    (1) 尽;极 。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de

    英文翻译

    bottom, underneath, under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陆丰腔] dai3 [客英字典] dai3 gi3 te3 [台湾四县腔] dai3 di3 [梅县腔] dai3 [东莞腔] dai3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1 [宝安腔] dai3 [沙头角腔] dai3 [海陆丰腔] dai3 di3
    ◎ 潮州话:doi2 di2(tói tí)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