靸戟

sǎ jǐ [ sa ji]
注音 ㄙㄚˇ ㄐ一ˇ

词语释义

古兵器。皇帝及后妃的仪仗之一。

词语解释

  1. 古兵器。皇帝及后妃的仪仗之一。

    《宋书·前废帝纪》:“以宫人 谢贵嬪 为夫人,加虎賁靸戟,鸞輅龙旂,出警入蹕,实 新蔡公主 也。”《宋书·礼志一》:“靸戟抽鞘,以备武卫。”

引证解释

⒈ 古兵器。皇帝及后妃的仪仗之一。

《宋书·前废帝纪》:“以宫人谢贵嬪为夫人,加虎賁靸戟,鸞輅龙旂,出警入蹕,实新蔡公主也。”
《宋书·礼志一》:“靸戟抽鞘,以备武卫。”

靸戟的网络释义

靸戟

  • 靸戟,拼音是sǎ jǐ ,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古兵器。
  • 汉字详情

    [sa]
    部首: 901
    笔画: 12
    五笔: AFEY
    仓颉: TJNHE
    四角: 475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小儿穿的鞋子。前帮深而覆脚,无后帮。形制与之类似的拖鞋也叫“靸”

    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说文》

    靸,履也。——《广雅》

    靸鞮卬角褐袜巾。——《急就篇》

    (2) 又如:草靸;宝靸;靸鞵(无跟鞋,拖鞋);靸拔(鞋后跟上的襻子,拔鞋时用);靸袋(箭袋)

    (3) 低下的物品

    动词

    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 。如:靸拉(拖着鞋子)

    英文翻译

    a child's shoes; slippers

    方言集汇

    ◎ 粤语:s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p8 sap7 [台湾四县腔] cap8 sap7 [客英字典] sap7 [梅县腔] sap7
    ◎ 潮州话:s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趿蘇合入聲開口一等sop
    [ji]
    部首: 412
    笔画: 12
    五笔: FJAT
    五行:
    吉凶:
    仓颉: JJI
    四角: 434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戈,从榦( 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2)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说文》

    戟广寸有半。——《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

    修我矛戟。——《诗·秦风·无衣》

    交戟之卫士。——《史记·项羽本纪》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3) 如:戟戈(戟和戈,泛指兵器);戟盾(戟和盾);戟牙(戟上横出的刃);戟吏(仪仗中持戟的人)

    (4) 仪仗名 。如:戟节(戟级。戟仗和符节);戟槊(门戟和长矛);戟幢(门戟和饰以羽毛的旗帜)

    动词

    (1) 伸出食指和中指来指人

    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宋· 苏轼《后怪石供》

    (2) 又如:戟手(伸出食指和中指指人,其状似戟,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

    (3) 刺激

    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本草纲目·大戟》

    (4) 又如:戟口(刺口,唇受刺激如戟刺);戟喉(喉受刺激)

    英文翻译

    halberd with crescent blade

    方言集汇

    ◎ 粤语:gik1
    ◎ 客家话:[梅县腔] git7 [海陆丰腔] git7 [客英字典] git7 [陆丰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台湾四县腔] git7 [东莞腔] git7 [宝安腔] g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几劇陌三開入聲開口三等kĭɐkkiek/kyak

    靸戟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