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靠得住
(1) 可靠;可信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reliable;dependable;trustworthy] 可靠;可信 1.可以信赖依靠。 清 史致谔 《禀左宗棠》:“至属吏中结实可靠之员,职道於十月中旬曾具禀加考密陈。”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她看出来朋友们确是比 瑞丰 还更亲近,更可靠。”2.真实可信。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最可恨的是所闻的多不可靠。”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怎么知道谣言一定可靠?”
靠得住的国语词典
可靠、可信。
靠得住的网络释义
靠得住
靠得住的翻译
反义词
靠得住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非,告声。从“非”,表示相违背。本义:相背)
(2) 相依
靠,相违也。——《说文》。段玉裁注:“今俗谓相依曰靠,古人谓相背曰靠。”
(3) 仰仗,依赖
不可只靠一言半句,海上单方,便以为足。——宋· 朱熹《答吴伯起书》
(4) 又如:靠傍(依靠,靠山);靠托(倚仗;依靠);靠天(不靠人力,依赖天命)
(5) 倚靠、依赖或凭靠 。如:把头靠在他肩上;把梯子靠在墙上
(6) 保持某种路线或方向等 。如:车辆一律靠右行
(7) 信得过 。如:忠实可靠;靠班(预约的轿夫)
(8) 接近。如:房子靠海;靠晚(傍晚);靠边走;靠开(靠边站开)
名词
戏剧中古代将士穿的铠甲。靠身有前后两片,满绣鱼鳞纹,腹部绣一大虎头,护腿两块,背后插三角形小旗四面 。如:女靠;软靠;靠子(戏曲中武生穿的戏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au5 ko5 [台湾四县腔] kau5 ko5 [沙头角腔] kau5 [梅县腔] kau5 [客语拼音字汇] kau4 ko4 [东莞腔] kau5 [客英字典] kau5 [宝安腔] kau5
◎ 潮州话:gou6 k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dé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ěi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英文翻译obtain, get, gain, acquire
方言集汇◎ 粤语:dak1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2) 同本义(站住) 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后汉书·蓟子训传》 春光已向梅梢住。——《后汉书》 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南齐书·张融传》 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萧悫《春日曲水》 (3) 又如:住歇(停止,停歇);住滞(停留);住后(留后;殿后);住锡(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4) 停止 杜请 裴追之, 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 杜许。——《世说新语·方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5) 又如:住脚(止步);住罢(停止) (6) 暂居;居住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 住近湓江。 人道寄奴曾住。—— 宋· 辛弃疾《永遇乐》 (8) 又如: 住坐(居住);住室(供人居住的房间) (9) 住宿;过夜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10) 驻扎 家本清河住 王城,须凭弓箭得巧各。—— 令狐楚《少年行》 (11) 保留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住枝。——白居易《母别子》 (1) 做动词的补语 (2) 表示牢固或稳当 众人向前,一个带住婆子,三四个带住唐牛儿,把他横拖倒拽,直推进 郓城县里来。——《水浒全传》 贾政还欲打时,早被 王夫人抱住板子。——《红楼梦》 (3) 表示停止或静上 我给你个好主意,虎姑娘立住了,面对面地对他说,…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 老舍《骆驼祥子》 (4) 跟“得”或“不”连用。表示能否胜任或能否够得上 那祝龙当敌 秦明不住,拍马便走。——《水浒全传》 英文翻译reside, live at, dwell, lodge; stop
方言集汇◎ 粤语:zyu6
◎ 客家话:[宝安腔] cu3 [梅县腔] chu5 [客语拼音字汇] cu4 [客英字典] chu5 [东莞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5 [dai5] [陆丰腔] chu5 [海陆丰腔] chu6 [dai5] [沙头角腔] cu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遇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