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谵妄

zhèn chàn zhān wàng [zhen chan zhan wang]

词语释义

谵妄 zhānwàng 神志错乱、迷惑、语无伦次、不安宁、激动等特征并时常带有妄想或幻觉的暂时性神经失常

汉字详情

zhèn [zhen]
部首: 802
笔画: 15
五笔: FDF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BMMV
四角: 10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辰声。雷、雨常常并作,故从雨。本义:雷,疾雷)

(2) 同本义

震,劈历振物者。——《说文》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春秋》。孔颖达疏:“ 何休云:震,雷也。电,霆也。”。

(3) 又如:震震(雷、鼓、车、马等所发出的巨响);震厉(雷声);震霆(轰雷,响雷);震雷(响雷);震响(震雷似的响声)

(4) 八卦之一。雷之象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易·说卦》。

(5) 又如:震宫(东方);震方(震位,震维。东方);震区(东方)

(6) 与天子有关 。如:震位(指东宫,即“太子之宫”);震宫(太子所住的宫殿);震业(帝王的事业);震储(皇储,太子)

(7) 威势;威严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国语·周语上》

畏君之震。——《左传·成公二年》。

(8) 又如:震灼(威势极盛);震肃(因慑于威势而肃然)

动词

(1) 震动,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后汉书·张衡传》

雷奔电泄,震天动地。——《水经注·河水》

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汉书·刑法志》

震惊朕师。——《书·舜典》

余威震于殊俗。——汉· 贾谊《过秦论》

内地为之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震掉(颤动);震域(地震波及的范围);震裂(物体因受震动而裂开);震主之威(指人威势极为盛大,使君王畏忌不安)

(3) 震惊;惊惧;使惊惧

愿承闲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楚辞·九章·抽思》

簿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韩非子·八奸》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4) 又如:震汗(因惊惧而颤抖出汗);震怖(惊恐);震悸(惊怖恐惧);震慑(震惧。形容极害怕)

(5) 心动;激动

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国语·周语下》。

(6) 又如:震怜(动情怜恤)

(7) 振兴;振奋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滞久而不震,生乃不殖。——《国语》。

(8) 又如:震奋(振作奋发);震发(奋发,奋起);震激(振作激发)

(9) 怒

震于廷。——《太玄·释》。范望注:“震,怒也。”。

(10) 又如:震恚(大怒,盛怒);震扑(怒而攻打);震愤(大怒)

(11) 地震

八月丁酉,南宫极震。——《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震之所在。(地震所在的方位。)——《后汉书·张衡传》。

(12) 又如:震中;震波;震级

英文翻译

shake, quake, tremor; ex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n3 zhin5 (zhin1) [宝安腔] zin3 [台湾四县腔] tsiin3 tsiin5 (zin1) [陆丰腔] zhin6 [沙头角腔] zun1 [客英字典] zhin3 [东莞腔] zin3 [梅县腔] zhin3 zhu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刃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h/tjinn
chàn,zhàn [chan,zhan]
部首: 616
笔画: 19
五笔: YLKM
五行:
仓颉: YMMBO
四角: 01182

详细解释

chàn

动词

(1) 颤抖,发抖

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中举》

(2) 又如:发颤;颤悠(形容颤抖摇晃);颤悠悠(颤抖摇晃的样子)

(3) 物体振动 。如:颤脱(抖落)

(4) 通“惮”。惧怕,惊恐

越国之士,可谓颤矣。——《墨子·兼爱下》

(5) 又如:颤恐(惊恐);颤钦钦(因惊恐而颤抖)

(6) 另见 zhàn

zhàn

动词

(1) (形声。从页( xié),亶( dǎn)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头摇动不定) 发抖;颤动

暴戾顽贪,无下颤恐而患之。——《吕氏春秋》

(2) 又如:打颤(发抖);寒颤(寒战);冷颤(冷战);颤栗(发抖;哆嗦);颤欣欣(战兢兢)

(3) 另见 chàn

英文翻译

shiver, tremble; tremb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

zhān [zhan]
部首: 226
笔画: 15
五笔: YQDY
五行:
仓颉: IVNCR
四角: 37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多言

耄喜谵谆语,衰常踸踔行。——宋· 陆游《霜晴》

(2) 又如:谵谆(叨唠)

(3) 说胡话,特指病中说胡话

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

(4) 又如:谵言(病中的胡言乱语)

英文翻译

talkative; incoherent talk

方言集汇

◎ 粤语:zim1

宋本广韵

wàng [wang]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YNVF
五行:
仓颉: YVV
四角: 00404

详细解释

副词

(1) (形声。从女,亡声。本义:胡乱)

(2) 同本义

妄,乱也。——《说文》

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管子·山至数》

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贾子道术》

施妄者,乱之始也。——《春秋繁露》

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妄传伯夷。——清· 黄宗羲《原君》

毋妄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妄口(胡说);妄系(无故抓人入罪);妄扳平人(胡乱牵连无辜之人);妄施(随便地施恩);妄折(无原则地屈从);妄行(随便行动);妄言(乱说)

形容词

(1) 虚妄,极不真实

妄,虚妄。——《广韵》

此言妄也。——《论衡·问孔》

故得妄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妄见之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如:妄誉(不实的赞美);妄诞(虚妄不实);妄执(虚妄的执念)

(3) 不法,胡作非为

彼好专利而妄。——《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若再妄求,恐非后福。——《梼杌闲评——明珠缘》

(4) 又如:妄诛(不当责罚而责罚;滥杀);妄杀(乱杀);妄作(无知而任意胡为);妄进(非分图进)

(5) 狂乱,毫无约束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6) 又如:妄男子(狂妄无知的男子)

(7) 荒谬,荒诞

王因囚而问之,果妄,乃杀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妄以臆度。——清· 刘开《问说》

(8) 又如:妄语(荒诞不合常理的话);妄异(荒诞怪异);妄妖(荒诞邪怪)

(9) 相当于“凡”。平庸

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10) 又如:妄庸(平庸凡劣);妄匠(平庸的工匠);妄尉(平庸的低级军官)

英文翻译

absurd, foolish, reckless; false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5
◎ 客家话:[梅县腔] wong3 mong3 [宝安腔] mong3 [客英字典] mong3 vong3 mong5 [海陆丰腔] wong3 mong3 mong6 nong6 [客语拼音字汇] mong3 [东莞腔] mong1 [沙头角腔] mong2 [台湾四县腔] wong3 mong3 mong5 n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巫放陽合去聲合口三等myangh/mvanqm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