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被雨雾笼罩的峰峦。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烟丘碧桂,翊珉陛而披香;雨岫頳筠,夹璿流而颺影。”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 吴兴 姚式 子敬 手写 高彦敬 尚书《絶句》一卷,皆佳……‘仰有嵐光俯有溪,轩窗初不计东西。云峯雨岫安排定,松竹林林自整齐。’”
引证解释
⒈ 被雨雾笼罩的峰峦。
引唐王勃《乾元殿颂》序:“烟丘碧桂,翊珉陛而披香;雨岫頳筠,夹璿流而颺影。”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吴兴姚式子敬手写高彦敬尚书《絶句》一卷,皆佳……‘仰有嵐光俯有溪,轩窗初不计东西。云峯雨岫安排定,松竹林林自整齐。’”
雨岫的网络释义
雨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ǔ
名词
(1)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2)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3)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 杜甫《秋述》
(4)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 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5) 譬喻密集 。如:雨矢(箭矢像雨一样落下。比喻密集);雨注(像雨一样下降。比喻密集)
(6) 譬喻离散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三国魏· 王粲《赠蔡子笃》
(7) 又如:雨散云收(比喻离散);雨迹云踪(比喻男女旧情,已成往事);雨落不上天(比喻离异的夫妻,难再复合)
(8) 另见
yù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2) 同本义
雨,水从云下也。——《说文》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3) 又
既雨既处。
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汉· 贾谊《论积贮疏》
天雨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恒雨少日。——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雨天(落雨的日子);雨前(下雨之前);雨淖(雨后道路泥泞难行);雨淫(久雨);雨打梨花(指暮春的景象。也用来比喻美人的迟暮);雨顺风调(风雨及时。比喻太平景象);雨化(比喻良好教育的实施,有如及时雨的化生万物)。又指大量粒子或物体的下落或洒下。如:花瓣雨
(5) 天上降下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史记》
(6) 又如:雨毛(天上降下兽毛);雨矢(箭矢像雨一样的落下。比喻密集);雨泗(比喻流泪)
(7) 密集地射击或投掷
烧答覆之,沙石雨之。——《墨子》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陆丰腔] ji3 [东莞腔] ji3 [宝安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梅县腔] j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羽 | 王矩 | 云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yox/hiuu | 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由声。本义:山穴)
(2) 同本义
岫,山穴也。——《说文》
山有穴曰岫。——《尔雅》
王鲔岫居。—— 左思《吴都赋》
崖深岫险,云生岭上。——《西游记》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辛弃疾《添字浣溪沙》
(3) 又如:岫居(居于山穴);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户)
(4) 峰峦,山或山脉的峰顶
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西游记》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嵇康《忧愤诗》
(5) 又如:岫壑(山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u5 [台湾四县腔] ciu5 [梅县腔] ciu5 [客语拼音字汇] qiu4 [海陆丰腔] ciu6 [宝安腔] c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岫 | 似祐 | 邪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zĭəu | zsiuh/szi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