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饰

diāo shì [ diao shi]
繁体 雕飾
注音 ㄉ一ㄠ ㄕˋ

词语释义

雕饰 diāoshì

(1) 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

carve and decorate

(2) 用来装饰的雕刻的图案

carving

词语解释

  1. 雕琢文饰,使器物华美。

    《逸周书·大匡》:“车不雕饰,人不食肉,畜不食穀。”《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 唐 钱起 《玛瑙杯歌》:“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

  2. 比喻美化文辞,刻意求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

  3. 泛指对文章进行加工。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诸如此句,多是古史全文,则知夫子之所修者,但因其成事,就加雕饰,仍旧而已。”

  4. 伪饰;做作。

    《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公﹞有乐道寧俭之性,疾雕饰,尚朴素。”《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植 ( 曹植 )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 曹丕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説,故遂定为太子。”

  5. 彫飾:1.雕镂绘饰。

    汉 张衡 《应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帝愈增崇宫殿,彫饰观阁。”《北齐书·薛琡传》:“自制丧车,不加彫饰。”

  6. 谓雕琢文饰。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彫飭,时移世故,理自然也。” 宋 洪迈 《<唐黄御史公集>序》:“於时墨儒词匠,所为诗若文,咸矩矱自然,不以彫饰为工。”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俺不惧前车覆,莽秋水挺芙渠,娟洁天然,彫饰全除。”

引证解释

⒈ 雕琢文饰,使器物华美。

《逸周书·大匡》:“车不雕饰,人不食肉,畜不食穀。”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是时郡尉府舍皆有雕饰。”
唐钱起《玛瑙杯歌》:“良工雕饰明且鲜,得成珍器入芳筵。”

⒉ 比喻美化文辞,刻意求工。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文不雕饰,而辞切事明。”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

⒊ 泛指对文章进行加工。

唐刘知几《史通·惑经》:“诸如此句,多是古史全文,则知夫子之所修者,但因其成事,就加雕饰,仍旧而已。”

⒋ 伪饰;做作。

《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公﹞有乐道寧俭之性,疾雕饰,尚朴素。”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植(曹植 )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 曹丕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説,故遂定为太子。”
彫飾:1.雕镂绘饰。 汉张衡《应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帝愈增崇宫殿,彫饰观阁。”
《北齐书·薛琡传》:“自制丧车,不加彫饰。”

⒌ 谓雕琢文饰。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彫飭,时移世故,理自然也。”
宋洪迈《<唐黄御史公集>序》:“於时墨儒词匠,所为诗若文,咸矩矱自然,不以彫饰为工。”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一出:“俺不惧前车覆,莽秋水挺芙渠,娟洁天然,彫饰全除。”

雕饰的国语词典

雕琢装饰。

如:「这座庙宇雕饰得十分庄严肃穆。」

雕饰的网络释义

雕饰

  • 雕饰是一门雕刻的艺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雕饰多见于建筑梁槊构件装饰、外檐装修和室内装修上,是建筑结合构架及构件形状、利用木材质感进行雕刻加工、丰富建筑形象的一种雕饰艺术。它在传统民居建筑上应用很广,使建筑与木构件紧密联系,从而使技术与审美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
  • 雕饰造句

    这对雕饰的做工精细,小巧玲珑,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近日,黄道成带着中新社记者走进他的“藏玉阁”,一边展示其收藏的黄龙玉籽料、雕饰品,一边讲述了他的疯狂“玉痴”人生。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平淡却是一种生活状态。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本色,毫无做作之心。不慕权势,不贪富贵,不爱奢华。该怎样就怎样。故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亮银色的弓体,透明晶莹如水晶般的弓弦,没有任何的雕饰,没有任何的花纹,朴实大方,给人一种极度的压抑感。
    且说河南洛阳府翠萍乡有一座宅第,虽是高墙大院,在外面看来却也朴质无华,较少雕饰。
    用排比句时一定不能刻意雕饰,更不能勉强拼凑,而要追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富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那种优美的线条感。
    这把木槌上有一个青蛙头雕饰,是因为青蛙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着改变。
    他的文章雕饰而不浮艳,《捣衣诗》一首流传最广,被评价为有唐人之风。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满文军用他那淳朴而又不加任何雕饰的嗓音诠释了儿女对含辛茹苦的母亲的深深的爱。
    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雕饰也是以线为主,或用小面积的镂雕、圆雕。
    结撰奇句,不事预谋雕饰,非刻求可成,只在立意上要先下足工夫。
    但排屋的遗风犹存,那屋脊上的琉璃瓦雕饰,门前的大红立柱,以及粉墙青瓦,飞檐斗拱,在夕晖的照耀下,是那么的古朴而庄重。
    而对于女性买家而言,同样是纯手工制作的淄博琉璃饰品、内画饰品及阜新特产玛瑙雕饰品也可以果断收了,为自己的好品位“代言”。。
    他评价我说,我是很好的女孩儿,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特别是哥特教堂,结构上采用尖券、正券和骨架的方法,造型上强调高纵的构图、玲珑剔透的雕饰,表现出“向上飞升”与“脱尘超俗”的崇高、神圣的境界。

    汉字详情

    diāo [diao]
    部首: 811
    笔画: 16
    五笔: MFK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BROG
    四角: 70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 zhuī),周声。从“隹”,表示与鸟类有关。本义:大型猛禽。日间活动的大猛禽(鹰科)力大身大,形态优美,视力敏锐,飞行力强。也叫“鹫”)

    (2) 同本义

    流之为雕。——《书·太古誓》

    是必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状如雕而有角。——《山海经·南山经》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 王维《观猎》

    (3) 又如:雕悍(凶悍如雕);雕鸷(凶猛如雕);雕鹗(雕和鶚。均为善飞的鸷鸟。比喻人雄放劲健的才力);金雕;海雕;坐山雕

    (4) 同“碉”。碉堡

    依山居止,累石为室。——《后汉书》。唐· 李贤注:“今彼土夷人呼为‘雕’也。”

    (5) 雕刻的作品;雕刻的图案或人物 。如:石雕

    (6) 姓

    动词

    (1) 治玉。通“琱”

    玉栉雕矢磬。——《考工记·总目》。谓治玉工也。

    雕玉仍几。——《书·顾命》

    (2) 又如:雕人(治玉摩骨的人)

    (3) 通“彫”。引申为雕刻

    下雕辇于东厢。——张衡《东京赋》

    执雕虎而试象兮。——《后汉书·张衡传》

    雕琉璃于翠楣。——唐· 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雕虫(雕虫技。比喻细小不足道的技能);雕甍(有浮雕做装饰的屋脊。甍:屋脊);雕漆(在器物上涂厚漆,待半干后雕刻各种花纹的一种特种工艺);雕青(用针在人体上雕刺各种花纹图形,然后涂上青色。亦称文身);雕甍绣栏(以浮雕装饰的屋脊,颜色各异的栏杆)

    (5) 用彩画装饰。通“彫”

    峻宇雕墙。——《书·五子之歌》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左传·宣公二年》

    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梁惠王下》

    右雕几。——《周礼·春官·司几筵》

    左鸟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秦穆公衡雕戈出见使者。——《国语·晋语》

    (6) 又如:雕梁画柱

    (7) “凋”的古字。凋零

    寒则雕,热则脩。——《吕氏春秋》

    民力雕尽。——《国语·周语》

    形容词

    (1) 奸猾 。如:雕捍(刁蛮凶捍)

    (2) 凶猛

    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史记》

    (3) 同“凋”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英文翻译

    engrave, inlay, carve; exhaust; used for U+9D70 鵰 an eagle, vul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i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au1 [客英字典] diau1 tiau1 [客语拼音字汇] diau1 [台湾四县腔] diau1 [陆丰腔] diau1 [宝安腔] diau1 [东莞腔] diau1 [梅县腔] diau1 t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聊平聲開口四等tieuteu
    shì [shi]
    部首: 328
    笔画: 8
    五笔: QNTH
    五行:
    吉凶:
    仓颉: NVOLB
    四角: 28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名词

    (1) 饰物,装饰品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英文翻译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