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雍容华贵
(1) 形容仪态大方,服饰豪华而无俗气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成语用法
雍容华贵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仪态大方,服饰豪华而无俗气。
引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 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欧阳山《三家巷》十一:“陈文娣完全象一个成熟的少女,雍容华贵地坐在那种棉花和干草做垫子的安乐椅里。”
雍容华贵的国语词典
温和大方,端庄华丽。
如:「她将自己打扮得雍容华贵,俨然是一位贵妇人。」
雍容华贵的网络释义
雍容华贵 (成语)
雍容华贵的翻译
反义词
雍容华贵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诗·周颂·振鹭》
毋雍泉。——《谷梁传·僖公九年》。释文:“雍,塞也。”
今臣雍阏不得闻。——《汉书·中山靖王胜传》。师古曰:“雍读曰壅。雍,塞也。”
(2) 古代掌烹饪之官 。如:雍人(古代掌宰杀烹饪之人);雍正(古代宫中掌筵席的长官)
(3) 古天子祭祀宗庙毕撤俎豆时所奏的乐章,亦用为撤膳时之乐
三家者以《雍》彻。——《论语》
形容词
(1) 和谐;和睦
雍睦亲族。——《新五代史》
(2) 又如:雍熙于变(和谐兴盛,国家稳定);雍恬(和洽安乐);雍雍(声音和谐;鸟和鸣声);雍齿封侯(不计宿怨的典故)
(3) 雍容。形容态度温文大方;舒缓;从容不迫 。如:雍容揖逊(文雅谦虚的样子);雍容典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雍容雅步(神态从容,举止斯文);雍容闲雅(雍容尔雅。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动词
(1) 通“壅”,堵塞
维尘雍兮。——《诗·小雅·无将大车》。释文:“雍,字亦作壅。”
雍以沙幕。——《汉书·匈奴传赞》
上下雍隔故也。——《后汉书·梁冀传》
(2) 又如:雍防(壅土堵防);雍害(阻挠妨害);雍遏(阻塞,壅塞);雍蔽(蒙蔽;隔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ng1 [宝安腔] jung1 [梅县腔] j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湾四县腔] jung1 [东莞腔] jung1 [客语拼音字汇] y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邕 | 於容 | 影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ʔĭwoŋ | qyung/iv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小 徐本“从宀,谷(
)。”大 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2) 同本义
容,盛也。——《说文》
君子以容民畜众。——《易·师》
言宽大包容。——《汉书·五行志》
故曰心容。——《荀子·解蔽》
广则容奸。——《史记·乐书》
可容一人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容隐(包庇,隐瞒);容足(仅容立足);容接(容纳接待);容盛(覆载,容纳);容民(容纳民众);容民畜众(容纳畜养民众);容畜(容纳养育);容受(容纳接受);容放(容纳置放)
(4) 宽容
则今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容庶(宽容饶恕);容物(度量宽大,能够容人);容谅(宽容原谅);容借(宽容);容宽(宽容,宽恕);容覆(宽容涵纳);容纵(宽容放纵)
(6) 允许,许可
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水浒传》
(7) 又如:容耐(容忍);一首不容轻易解释的诗;容止(允许栖止);详情容后函告;此事不容耽搁
(8) 收留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
(9) 打扮;装饰 。如:容饰(装饰,打扮)
(10) 悦,欢喜 。如:容溺(溺爱)
(11) 应当
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无复阴也。——《词诠引》
(12) 等待,待
容移时,有小黄头奴至。——《宣和遗事》
(13) 需要
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韩非子》
(14) 假借为“用”。使用
兵无所容其刃。——《老子·五十章》
名词
(1) 仪容;容貌,容颜(容貌神色)
物有其容。——《左传·昭公九年》
孔德之容。——《老子》
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明史·海瑞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整容;遗容;音容;容颜(脸色);笑容可掬;愁容;怒容;病容;容冶(容貌美艳);容华(容貌,容颜);容辉(仪容风采);容质(容仪与资质);容表(仪表,风采);容妆(容貌妆饰)
(3) 可容纳的空间;容纳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度量;所容纳的量 。如:库容;电容
(4) 模式,样式
凡为甲,必先为容。——《周礼·考工记·匠人》
(5) 法则,规律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韩非子》
(6) 礼仪;礼法
容台振而掩覆。——《淮南子·览冥》
(7) 又如:容典(礼容之法则);容则(容典);容台(行礼之台)
(8) 一种佩饰用的刀
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释名》
(9) 古州名 。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邻接广东省。汉属合浦县,晋初置荡昌县,属合浦郡,梁改为阴石县,并置阴石郡,陈改为奉化县,隋改为普宁县,宋为容州,元为容州路,后降为州,明改为容县,属梧州府
(10) 通“榕”。常绿乔木
种木胥容,榆桃柳楝。——《管子·地员》
(11) 姓
形容词
(1) 从容 。如:容裕(从容大度)
(2) 适宜,合宜
因势合变,遇时之容。——《文选 》
副词
(1) 或许;大概;也许 。如:容或
(2) 表示反问。难道;岂
苟时未可,容得已乎?——《三国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陆丰腔] jung3 [客英字典] jung2 [宝安腔] jung2 [沙头角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东莞腔] j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容 | 餘封 | 以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jĭwoŋ | jyung/jvng |
详细解释
huā
名词
(1) (会意。从芔,从芌(
)。“華”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2) 通“花”,花朵
华,荣也。——《说文》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尔雅·释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
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华英(指花);华叶(花与叶);华胜(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华实(花和果实;亦指开花结果)
(4) 轻浮柔弱如花的脉象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素问》。王冰注:“谓似华虚弱,不可正取也。”
动词
(1) 开花
桃李始华。——《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3) 昏花
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曰:“莫眼华。”——《五灯会元》
(4) 当中剖开
瓜曰华之。——《尔雅》
为国君者华之。——《礼记·曲礼》。注:“中裂之。”
(5) 另见
huá
形容词
(1) 华丽;光彩美丽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华堂之上。——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华衣乘马。——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
(3) 豪华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4) 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名(美名);华宗(对同族或同姓者的美称);华笺(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华缄(对他书信的美称或敬称)
(5) 灰白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赤壁怀古》
(6) 又如:华首(头发花白。指老人);华颠(白发);华鬓(鬓发花白);华发(花白头发)
(7) 年轻;年少 。如:华年
(8) 浮华
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9) 又如:华辞(虚浮巧饰的言辞);华誉(不实的声誉);华风(浮华的文风)
(10) 汉语 。如:华言(指中原地区的语言。后泛指汉语)
(11) 荣华;光耀 。如:华伍(指达官贵人);华序(显要的官阶);华使(显贵的官吏);华秩(显位;高阶)
(12) 显耀 。如:华近(显贵而亲近君上的官职);华要(显要尊贵的官职);华省(显贵而职务上能亲近君主的官署);华重(显贵而重要的官职)
(13) 繁盛
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红楼梦》
(14) 又如:华滋(草木茂盛的样子)
(15) 鲜美
其民华食而脂肥。——《素问》。王冰注:华谓鲜美,酥酪骨肉之类也。
(16) 彩色。特指雕绘或装饰 。如:华轩(饰有文采的曲栏);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华纳(有雕饰的台阶。纳,即纳陛);华幄(帝王所居的华丽的帷帐)
名词
(1) 中国 。如:来华访问;华中;华北
(2) 我国古称华夏,今称中华。省称“华” 。如:华夷(华是汉族,夷指非汉族的其他少数名族);华风(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
(3) 光辉;光彩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王勃《卿云歌》
(4) 又如:华景(明亮的阳光);华月(皎洁的月亮);华焕(光彩绚丽);华魄(光彩;亦指皎洁的月光)
(5) 泉中的矿物由于沉积而形成的物质 。如:钙华;硅华
(6) 借升华而得的化学品 。如:硫华;锌华
(7) 车盖 。如:华芝(车盖。因车盖的外形象芝而得名)
(8) 时光 。如:年华,岁华,韶华
(9) 声望
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文选·任彦升·宣德皇后令》
(10) 精华
物华天宝。——王勃《滕王阁序》
(11) 又如:华甸(精华荟聚之区。常以指京都、中原、中国);华英(精华);华髓(精髓)
(12) 文才
昔庚无规才华清英。—— 刘勰《文心雕龙》
(13) 瓜类植物的果实
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礼记》
(14) 光环
薄云敝日时,由于无数水滴的衍射,在太阳、月亮或其他发光体四周形成的一组或几组小半径的同心彩色光环
(15) 矿脉或煤层已发生氧化或分解的露头
(16) 另见
huà
名词
(1) 山名,华山 。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华山又称太华山,古称“西岳”,海拔1997米,有壁立千仞之势。如:华嵩(华崧。华山与嵩山的并称。常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
(2) 姓。如:华佗;华扁(古代名医华陀、扁鹊的并称)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何娃1 何娃5〈姓〉何娃5 ,hua1 hua5 <姓>hua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
)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2) 同本义
贵,物不贱也。——《说文》
贵货而贱土。——《国语·晋语》
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国之诸市,屦贱踊贵。——《左传·昭公三年》
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汉书·食货志上》
(3) 又如:春雨贵如油;昂贵(价格很高);贵腾(价格暴涨);贵踊(物价上涨);贵贾(高价)
(4) 社会地位高
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广雅》
一曰爵以驭其贵。——《周礼·太宰》
民犹犯贵。——《礼记·坊记》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礼记·祭义》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显贵;权贵;亲贵(帝王的近亲或亲信);富贵(有钱又有地位);贵地(显达的地位;尊称他人的乡里);贵途(升官晋爵的途径);贵私(一心想私人占有);贵不期骄(显贵者不锲望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仍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6) 贵重;重要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 又如:贵宝(贵重的宝物);贵献(贵重的献礼);贵器(贵重的器皿。喻大器或高位);贵珍(贵重的珍品)
(8) 敬辞,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时用
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儒林外史》
(9) 又如:贵国;贵府;贵地;贵上下(询问对方姓名的敬辞);贵上(对别人的仆役称其主人的敬称)
名词
(1) 地位显要的人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唐· 于之贲《山村臾》
(2) 又如:贵门(权贵人家);贵阶(唐代品秩之制有九品,五品以上称贵阶);贵游(没有官职的王公贵族);贵躬(指王公贵人)
(3) 贵州省的简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4) 又如:云贵高原
(5) 姓。汉有庐江太守贵迁
动词
(1) 抬高物价
而粜谷之人贵贱其价。——《论衡·变动》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晁错《论贵粟疏》
(2) 崇尚,重视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礼·中庸》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商君书·画策》
(3) 又如:贵德(崇尚道德);贵爱(珍贵爱重);贵农贱商(重农轻商);贵尚(崇尚;尊崇);贵好(崇尚和喜好);贵贵(尊敬显贵的人);贵敬(敬重);贵异(特别看重;不作一般看待;珍视);贵信(尊重和信任)